文德郭皇后(184年4月8日至235年3月14日),名不见经传,文字女王,安平县广宗县(今河北广宗)人,东汉南郡太守郭永的次女,魏文帝曹丕的皇后。郭少年秀慧,父亲郭永奇说:“这是我女中王。”然后以女王为词。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郭早失父母,流离乱世。武帝为魏公时,进入文帝东宫,深受宠遇。建安二十五年(二十二十年),文帝即王位,封为夫人(排名皇后),同年魏受禅,进为贵妃(排名皇后)。黄初三年(222年),册立为皇后。文帝在黄初七年(226年)去世,平原王曹睿继位,尊敬郭氏为皇太后。青龙三年(235年)春,郭氏在许昌去世,葬于洛阳首阳陵,被称为文德皇后。
后世评价
栈潜:①常亚乘舆。②因爱登后。
曹睿:哀悼慈禧,兴化闰房,龙飞紫极,与圣皇合作,不虞中年,暴发灾难。
王沈:①后自在东宫,即尊位,虽有异宠,心愈恭肃,供养永寿宫,以孝闻。②性节俭,音乐不好,常慕汉明德马后为人。
陈寿:魏后妃之家,虽然云富贵,但没有如果衰汉乘非其据,宰朝政者也是如此。鉴往易轨,于斯为美。回顾陈群的议论,栈潜的理论足以作为百王的规则,垂宪就在后叶。
[img]110185[/img]
孙盛:和臻三季,乱兹绪,义以情溺,位由宠昏,贵贱无章,下陵代替,兴衰隆废,都是物也。魏自武王,暨于烈祖,三后之升,起源于幽贱,本来就卑微,为什么长寿?
赵希本:少清慧,父永奇之,说:“我这个女人,女中王。”于是我用“女王”这个词。早失二亲,遭难流离,在铜县侯家。太祖为魏公时,必须进入东宫,文帝所爱。
可以看出,郭后之足以制魏文。
史梦兰:早虑密计定储皇,献纳时启智囊。蝉鬓蛾眉都是国色,阴谋最终让女中王。
轶事野史
取字女王
郭皇后年轻时美丽明智,被父亲视为掌上明珠。郭永注意到她的女儿不同于公众。她曾经说过:“这是我的女王。”所以她用“女王”作为她的话。然而,它的禁忌没有被记录下来。
后来,在北魏,当官员游雅写文成帝拓跋养母文昭皇太后(常太后)的碑文时,就太后名字的美丽而言,它可以与前魏的甄后媲美。他的同事陈奇指出了他在碑文中的错误。文成帝下令检查碑文和历史书籍。结果证实,与常太后名字相对应的不是甄后,而是魏文帝的郭皇后。
冢中宫人
汉末魏初,关中时局混乱。有人趁乱发现了一座西汉宫墓葬,发现了一个女人。几天后,她恢复了愤怒,几个月后就能说话了。她大约20岁。她看起来很漂亮,把她送到了首都。魏文帝的郭皇后爱她,把她收养在自己身边。有时当被问及她以前宫殿里的事情时,女人可以清楚地说出来,时间顺序是正确的。后来,郭皇后去世了,女人哭了,最后悲伤地死了。
[img]110186[/img]
暴崩争议
裴松之补充说,根据《魏略》和《汉晋春秋》,明帝继位追究生母甄氏的死亡,郭太后忧心忡忡地崩溃了。当甄氏离开时,他把明帝托付给了李太太。郭后崩溃后,后者告诉明帝甄氏被诽谤,尸体被覆盖。明帝命令葬礼太后死于甄氏。另一种说法是,当明帝问郭后甄氏的死亡情况时,他被郭后的话激怒,迫使郭后葬礼像甄氏一样死亡。
赵毅在《二十二史札记》中辩称,《汉晋春秋》和《魏略》相互矛盾,明帝即位,郭后去世近九年。如果明帝想抱怨,他怎么能等这么久呢?明帝虽然忌恨郭氏,但只将其迁居许昌,逼杀之说,当是虚假传播。陈寿在《明帝纪》和《郭后传》中都载着“皇太后崩”,从未见过他的受害之迹。盖甄后赐死系实事,故传书之;郭后逼杀系误传,故传不书。
《魏略》成书于曹魏末期,可见当时郭氏宰甄氏,曹睿逼郭氏。晋朝阎在书中呈现废王子司马昱的冤情时,以明帝为例,说他在文帝没有后,侍奉母后非常谨慎,闻名于世,受到世人的称赞。 [39] 《开元占经》中简要提到郭后之死:“三年丙寅正月太后郭氏无病突崩。曹睿的哀册也有“暴灾难”之句,这可能是曹睿杀郭后谣言的起源。
后人如何评价文德郭皇后?与她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