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章(生卒年未知),战国时期齐国名将,人称章子或匡子。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
初学于魏国,是孟子的学生。齐威王末年,成为齐军将领,率军打退秦国进攻。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利用燕国子之乱,率兵十万,直破燕都。八年(公元前312年),齐宣王在濮水上游抵抗秦军,作战失败。19年(公元前301年),齐宣王与韩国、魏国一起攻打楚国,在垂沙(今河南唐河县)击败楚军,杀死楚将唐昧。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率领齐、魏、韩联军 (后加入赵宋)攻破秦国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
人物生平
威王时期
二十三年(公元前334年),匡章参加了徐州相王,并与魏国进行了辩论。最终使齐、魏双方相互承认了对方的王位。
齐威王34年(公元前323年),秦国通过魏韩向齐国展开军事行动。首先,他越过韩国、魏国和魏国,假装是大野泽左岸的阳晋(今山东省曹县)要道。突然,他从阳晋南下到齐国西南重镇康父(今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南部)。这里的路很危险,秦军想出了意外。这时,齐威王任命匡章为将,带领齐军迎战。
[img]110000[/img]
秦军前往齐宋边境的桑丘(今山东省兖州市),秦军与匡章率领的齐军主力相遇,齐、秦两军对峙扎营。秦军将领下令:“谁敢在距离柳下季坟墓50步内打柴,就判死罪,绝不宽恕,以严明军纪,拉拢齐地人心。同时,为了激发士气,还下令奖励“谁能得到齐王首级,封万户侯,奖励2.2万黄金”。由于秦军是孤军深入,又必须考虑到后方,怕韩魏二国在后方图谋。秦军只是虚张声势威胁要向齐出兵,实际上却犹豫不决,不敢进攻。
匡章充分利用秦军欲进不得、欲退不能的矛盾心理,让双方使者在战争前夕多次交往。匡章借此机会改变了部分齐军的旗帜标志,混入秦军,等待与齐国合作的主攻部队破敌。在此期间,朝廷大臣多次污蔑匡章要降秦,齐威王不接受。不久之后,匡章的战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秦军被混进军营的齐军士兵和匡章的大部队内外进攻。战斗意图不太坚定的秦军一触即溃。
宣王时期
齐宣王六年(公元前314年),齐国利用燕国内乱,派匡章率兵10万,从渤海进攻燕国。燕国人讨厌儿子,纷纷开城迎接齐军。50天内,他们直接打破了燕都。齐军占领燕国后,无意撤退。匡章无视军队,士卒欺负人民,燕人纷纷起身反抗,驱逐齐军。匡章站不住脚,只好带兵回齐国。
齐宣王八年(公元前312年),楚怀王背弃了齐楚联盟。楚军景翠部驻扎在齐楚边境。匡章率领齐,宋军攻魏,魏向秦求助。秦胜楚于丹阳,于是派兵救魏伐燕地。宋康王与秦连衡,宋军撤退,秦军楚里疾病部迅速进入宋军阵地,齐军防线一侧空虚,导致濮水第一次世界大战失败。匡章失败了。燕国复国。
[img]110001[/img]
齐宣王19年(公元前301年),齐宣王命令齐将匡章、魏将公孙喜、韩将带领三国联军进攻楚国方城。楚国派唐昧带领军队进攻,两军驻扎在两岸。联军不敢贸然渡水作战,因为他们不了解水的深度。他们和楚军在一起已经6个多月了。齐宣王在中国不耐烦,派周最(即周瑜)到阵地,严厉敦促匡章赶快渡河作战,但匡章认为战斗机成熟后才能作战。随后,匡章让人寻找可以渡河的地方,因为楚军放箭射守,派出的人根本到不了河边。后来匡章从一个樵夫那里得知,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浅的地方;楚军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深的地方。匡章随后选派精兵从楚军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突然袭击楚军,在水边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击败楚军。楚将唐将联军六个多月没有太多动静,放松戒备,等知联军上岸后才仓卒调兵应战。楚军大败,2万多人被杀,楚将唐驰战死。之后,韩、魏取得了宛(今河南南阳市)、叶(河南叶县南15公里)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国被迫以太子横为质,向齐求和。
闵王时期
齐闵王三年(公元前298年),孟尝君田文回归为相,发起齐、魏、韩联合攻秦,匡章指挥联军。三年前后,他先是攻打秦国的函谷关,驻军封锁。之后赵宋也参加了,最后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秦归还魏、韩部分侵地后,三国联军退役。
齐闵王五年(公元前296年),函谷关被打破,秦昭王急于割地自救。齐相孟尝君听了韩庆的话,与秦议和,放弃了灭亡秦国的好机会。燕残中山,齐军回师攻燕,战于权。燕军大败。
匡章:战国时期齐国名将是齐国霸权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