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出坏主意,李食其无疑是出坏主意的“专家”。
他两次给刘邦出主意,但这两个主意都被认为是坏主意,没有实施。他自己的想法被杀了。
他的第一个想法是在荥阳战役期间。
项羽将刘邦围困在荥阳,切断了刘邦的粮道。刘邦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十分焦虑。这时,李食其就给了刘邦一个主意。他说,刘邦应该学习商汤或周武王的做法,分封天下诸侯。他让刘邦雕刻印章,派人出去寻找原六国诸侯的后代,把印章给他们,分封。让他们举兵攻打项羽。这样,荥阳之围就可以解除了。
刘邦听了李食其的话,果然把印章刻好了,正要派人出城寻找六国后人时,张良从外面回来了。听到这句话,我很惊讶,问刘邦谁给了他一个坏主意。刘邦说是李食其。张亮说,如果你这样做,那将是一件坏事。张亮说,商汤和周武王的成功是他们对世界的绝对控制。但刘邦能控制这些诸侯吗?如果你这样做,你可能不会被项羽打败,世界已经落入了这些六国后代的手中。刘邦不是白忙活吗?
刘邦突然意识到,他骂了李食其一顿。@ 在张良和陈平的建议下,刘邦尽力笼络韩信,用韩信威胁项羽,从而减轻了项羽对荥阳的围困。
[img]109330[/img]
张亮的想法比李食其聪明。刘邦只需要笼络韩信。到时候,刘邦只需要和韩信打交道,就可以砍掉异姓诸侯。如果像李食其说的那样,即使刘邦打败了项羽,他也将面临夺取六国诸侯权力的问题。这样,麻烦就太大了。
在给刘邦一个坏主意失败后,李食其不想平静下来,然后又给出了另一个主意。这个想法不仅没有实施,而且杀死了自己,这真的是一个坏主意。
当时,兴阳仍被项羽包围,韩信正在攻打齐国田荣。于是李食其对刘邦说,他可以说服田荣投降。这样,韩信就不用打齐国了。韩信和田荣都可以来解除兴阳的围困。
刘邦认为这个想法很好,所以他派李食其去游说。田荣赢不了韩信。李食来招降。他迫不及待地想不假思索地同意了。但在他同意后,韩信拒绝接受。起初,他与田荣作战是一件非常稳定的事情。现在李食其抢走了他所有的功劳。当然,他不愿意。因此,不听刘邦的命令,继续发动进攻。
田荣看到自己投降了,汉军还在进攻,很生气。他以为李食在戏弄他,就煮了李食其。因此,李食其结局悲惨。
李食的想法没有实施,他又被杀了。显然,这是另一个坏主意。那么,李食的这个坏主意在哪里呢?
首先,他不懂人情世故。李食是个老人,是个说客。可以合理地说,他应该非常了解世界,但他不明白(他真的不明白为什么他年纪大了,还没有找到能用他的人,只是不明白)。他应该很了解韩信的性格。既然很了解韩信的性格,为什么要抢韩信虎口?当时韩信已经对田荣志在必得,很快就会赢,你这样做,不是抢韩信功劳吗?此外,韩信本来是个很在乎自己功劳的人,你却去抢功劳,韩信能同意你抢吗?
[img]109331[/img]
此外,李的想法实际上对刘邦并不好。虽然田荣投降了,但他永远不可能长期生活在别人身上。即使项羽被打败了,也没有好处,最多刘邦凭空增加了一个强大的敌人。刘邦想要切断一个不同姓氏的王子,田荣将是刘邦最困难的一个。
为什么这么说?事实上,刘邦的异姓诸侯王没有六国诸侯王的后代,齐国田荣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支持显然超过了所有异姓诸侯王,如韩信。而且从田横和五百壮士的最后表现来看,我们也可以看出,他们永远不会屈服于刘邦。李食所做的这件事,显然是养虎为患。韩信没有听他的话,在田荣最弱的时候就把他消灭了,给刘邦减轻了巨大的后患。否则,刘邦后来江山的稳定肯定是个大问题。
一个有很多坏主意,最后被自己的坏主意杀死的人,难道不是坏主意的“专家”吗?
李食其一生为刘邦提出了什么建议?是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