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曹操和草船借箭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草船借箭时,曹操为什么不放火箭?
换句话说,世界的大势所趋,分久必合,分久必合。自汉代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以来,他统一了世界。后来,光武中兴传到献帝,然后分为三国。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拉开了序幕。
每次看《三国》,脑海里都会出现这样几个经典故事。诸葛亮的草船借箭,舌战群儒,唱空城计,关羽单刀出席会议,三英战吕布,精彩而难忘,尤其是关于诸葛亮的故事,被称为“绝对”。他的智慧真的很令人钦佩。想告诉你的是“草船借箭”。
周瑜故意制造困难,让诸葛亮在10天内制造10万支箭。显然,这是不可能的,但也是一个有害的解决方案。然而,诸葛亮平静地说:“只有三天,你就能得到10万支箭。”于是上演了一艘草船借箭,用一堆稻草人,很容易从曹操那里“借”了10多万支箭。
[img]109308[/img]
所以问题来了。当时船是木结构的。曹操为什么不用火箭?这样,对方不仅不能“借”箭,还要全军覆没。对此,学者们说:不是曹操不想,而是他不敢。发生了什么事?别担心,让我们继续看。
第一个原因:火箭的成本太高
关于“火箭”(点火箭箭)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周李,但技术和其他原因并没有普及,直到宋朝才在实际战斗中大规模使用。虽然三国时期,魏国将军郝赵使用了“火箭”,成功烧毁了敌人攻击城市的梯子,保留了陈仓,但成本太高,人们仍然很少使用。
一般来说,当年的“火箭”是在箭头后面绑上装满油脂的麻布等易燃材料,然后用弩射向敌人。想想看,每个箭都要做这样的加工。成本有多高?
第二个原因是雾
《三国演义》一书:“我希望曹操不敢在重雾中出来。我只想喝酒取乐,雾散了就回来。”由此可见,当时是雾天,曹操找不到真相。他怎么敢随便用“火箭”射击?
[img]109309[/img]
第三个原因:害怕敌人同归于尽
在赤壁之战中,曹操遭受了巨大的损失。被对方的火攻击敌船的计划是曹操一生中为数不多的“阴影”之一。现在敌人又来了,一步一步地接近曹英。如果用火攻击点燃这些船,敌人很可能会冲进曹英。然后是曹军遭受了损失。曹操真的不想冒这个险。
至于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是罗贯中自己编的。历史上真正的“借箭”是安史之乱时的唐将张巡。他让士兵们做成千上万的稻草人,穿上黑色的衣服。半夜,他们用绳子慢慢地把它们放在城市下面。敌人误以为是真人,争相射击。最后,张巡成功拿到了几十万支箭。
[img]109310[/img]
孙权是三国时期使出“借箭”的人。
《三国志》上书:权乘大船观军,公使弓弩乱发,箭在其船上,船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甚还。
至于罗贯中为什么要把“草船借箭”放在诸葛亮身上,恐怕是对诸葛亮的欣赏。
诸葛亮在草船借箭时,诸葛亮在草船借箭 曹操为什么不直接放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