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语中,“圣”常被用来指代学识或技能成就极高的圣人。比如杜甫被尊为“诗圣”,吴道子被尊为“画圣”,张仲景被尊为“医圣”,孔子被尊为“孔圣”。、“至圣”。只有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做出突出贡献,才能获得“圣”的美誉。在众多圣人中,有一个不起眼的人。他因为丑陋的外表被父母抛弃,有点口吃,但他被后人称为“茶圣”。他就是陆羽。
据史料记载,陆羽是一名弃婴,在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被遗弃在寺庙附近,后来被龙盖寺主持智积禅师发现并带回寺庙收养。因为是弃儿,陆羽无名无姓,读完《易经》后,他为自己占了一卦,得到了“渐渐”卦:“鸿渐于陆,其羽可以用作仪器,吉祥。意思是红雁落地,两羽翩翩起动,动作整齐有序,能效法,是吉兆。根据卦义,陆羽自定姓“陆”,取名“羽”,以“鸿渐”为字。
[img]108991[/img]
陆羽在黄卷青灯、钟声梵音中学文识字,念佛经。智积禅师爱喝茶,擅长茶道,陆羽跟在他身边,也学会了做茶等事。陆羽虽然身处寺庙,却不愿皈依佛法,与青灯古佛共度余生。十二岁那年,陆羽乘人不备,拿出龙盖寺,到剧团学习演戏,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虽然他长相丑陋,有点口吃,但他机智幽默,成功地扮演了丑角。后来,他还写了三卷笑话书《开玩笑》。
陆羽的才华让李齐物眼前一亮。在他的安排下,陆羽可以拜访著名的老师,学习多年的文化知识。后来,陆羽遇到了崔国辅,他是陵司马。他们经常一起旅行,品尝茶和水,谈论诗歌和论文。
陆羽的一部作品《六羡歌》收录在《全唐诗》中:“不羡慕金盏花,不羡慕白玉杯;不羡慕朝入省,不羡慕暮色登台;千羡万羡慕西江水,曾经下到陵城。“从这首诗中,陆羽不像当时的大多数人那样追求名利,也不羡慕荣华富贵。相反,他热爱自然,热爱自己所爱的东西。他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他家乡陵墓的西江,这表明了陆羽宁静的兴趣和高尚的精神。
[img]108992[/img]
21岁时,陆羽决定写《茶经》。因此,他开始了对茶的旅游调查。他在茶区练习,收集了大量资料,积累了丰富的品全鉴水经验。在此期间,我遇到了无锡县尉皇甫冉和湖州刺史书法家颜真卿,他们都为陆羽的茶事活动提供了很多帮助。但诗僧娇然对他帮助最大,友谊最深。他们年龄相差很大,但他们可以忘记交朋友。十多年后,陆羽实地考察了三十二个州,最后隐居在红薯溪,在明然的帮助下,开始写《茶经》。
在隐居期间,陆羽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饮茶实践和茶学知识,记录了茶叶的起源、功效和分类,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总共花了26年时间,最终完成了3卷10节,约7000字的茶叶专业——《茶经》,这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完整、最全面的茶叶介绍作品,被后人誉为茶叶百科全书。
[img]108993[/img]
《茶经》问世后,陆羽出名了。朝廷打算留下他在北京当官,但他没有找到工作。陆羽仍在周游世界,推广茶艺。茶逐渐成为古代民间的主要饮料。茶在唐代盛行,饮茶风在全国各地普及。茶叶专注也陆续问世,进一步促进了中国茶叶事务的发展。
陆羽:本来是个弃婴,编著《茶经》被后人尊为[茶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