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讨伐董卓是重头戏,今天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爆发,造成世界各地的叛乱。中平五年(188年),汉灵帝刘红接受了刘燕太常的建议,重置州牧,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历史上被称为“废史立牧”。以刘燕为益州牧,同年以宗正刘虞为幽州牧,刘表于190年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事实上,当董卓入洛阳陷入困境时,汉族宗族实际上控制着三个州,但他们没有参与董卓的讨伐。为什么?
刘虞
刘虞是汉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强之后。这个刘强可有很大的起源,他本来就是刘秀的太子。后来,刘秀废除了刘强的生母郭圣通郭皇后,改立了华为皇后。起初,刘秀并没有放弃刘强的王子地位,但刘强多次主动要求更换为藩王,刘秀同意借坡下驴子。改为阴皇后的儿子刘庄是王子,后来是汉明皇帝。刘强去世时,汉明帝按照天子的规范下葬。从这个意义上说,刘虞是最近血缘关系的汉族宗族,他是废太子刘强之后。
[img]108170[/img]
191年,袁绍、韩馥等人看到董卓立了汉献帝后,想把刘虞作为皇帝,是有道理的。但刘虞忠心汉室拒绝了袁绍,于是韩馥等人又请刘虞领尚书事,方便封官,刘虞再次拒绝。汉献帝被劫到长安,想东归。当时刘禹的儿子刘和在皇帝身边当侍,皇帝派他偷偷潜出武关,去找刘禹带兵救他。最后,他失败了。刘虞没有参加董联军的讨论有两个原因:一是不想被袁绍等人胁迫;二是他是一个真正忠诚的汉室。
刘焉
他是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裔,建议汉灵帝设立州牧。事实上,他是自私的。中平五年(188年),刘燕目睹了汉灵帝统治下朝纲混乱、王室衰落的局面,于是向朝廷建议:“刺史,太守行贿买官,盘剥百姓,导致众叛亲离。为了保卫稳定的世界,应该选择那些廉洁的朝中要员担任地方州县长。“他自请充当交州牧,想躲避世乱,等待机会。
当时益州刺史齐俭在益州大肆聚敛,贪婪成风,加上当时天下大乱。原本想带领交州避祸的刘燕听侍中董扶说,益州有天子之气,改向朝廷请求益州牧。齐俭为黄巾军所杀,刘燕进入益州,派张鲁盘占汉中,张鲁截断交通,斩杀汉使,从此益州与中央道路不通。因此,益州处于半独立状态,刘岩进一步打击了地方豪强,巩固了自己的势力。刘燕一开始是野心勃勃的。后来,他甚至想自己成为皇帝,所以他不参加董联军是很正常的。
刘表
[img]108171[/img]
刘表和刘燕一样,也是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刘表应该算是刘室三牧中最有能力的,尽管他一开始只是荆州刺史。刘表身长八尺多,身材温暖壮丽,年轻时闻名于世,名列“八俊”。荆州刺史王睿在初平元年(190年)为孙坚所杀,董卓上书派刘表继任。后来刘景升独自骑进荆州桥段,在快良、快越、襄阳人蔡茂等人的帮助下,平定荆州与袁术的竞争。
刘表没有参加讨董联军是情有可原的,他刚到荆州,还没有稳定局面。另一方面,董卓推荐刘表荆州刺史官职。估计刘表当时只想全心全意发展势力,没有时间参加关东义军。董卓死后,李珏等进长安,刘表遣使奉贡,任命镇南将军、荆州牧、假期,封武侯。从这一举动也可以看出,东汉王朝在刘表心中的分量。
事实上,在我看来,首先要明确的是,董卓是邪恶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谓的讨东联军有多正义。从后来形势的发展可以证实,只有曹操、孙坚等人进攻董卓,数十万军队整天联合起来“置酒高会”。事实上,他们都有自己的鬼胎,想要发展自己的力量。董卓退到长安,关东联军开始内斗,互相攻杀并割据。忠于汉朝的刘虞,不参加讨东联军是非常明智的。
此外,事实上,自汉武帝实施推恩令以来,这些所谓的汉族宗族没有太多的归属感。特别是像刘燕、刘彪和刘备这样的人,都是西汉藩王的后代。希望他们站起来保卫王室是不可能的。虽然刘备后来一直扛着复兴汉朝的旗帜,但恐怕这也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源。人们是自私的。像刘宇这样忠于汉朝、忠诚善良的人并不多。
袁绍等人讨伐董卓时,为什么刘燕、刘虞、刘表没有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