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肃(195-256年),字雍,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经学家、司徒王朗的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岳父。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王肃出身东海王氏,师从大儒宋忠。早年任散骑黄门侍郎,袭封兰陵侯。历任散骑常侍、秘书监、崇文馆祭酒,多次建议时政,外放广平太守、河南尹。齐王曹芳被废,欢迎高贵乡公曹尚继位。帮助将军司马师平定无丘俭之乱,将女儿嫁给司马昭。累迁中领军,散骑常侍。甘露元年(256年),王肃去世,享年62岁,被授予卫将军,死后为景。
王肃遍注群经,综合古代文经。借鉴深厚的文化底蕴,借鉴礼记、《左传》、《国语》等。,编写《孔子家语》,宣传道德价值,将儒家精神理念纳入官学。它所注的经文被称为“王学”。唐代,孔庙作为“二十二先贤”享受。宋真宗时,他追求司空。
[img]107548[/img]
主要成就
思想主张
在经典注释中,王肃不仅与郑学针锋相对,而且取得了官方的学术地位。同时,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为自己的思想树立理论基础,他借“圣人”孔子及其子孙之口伪造了孔丛子、圣证论。虽然这些言论大多来自前人的书,看似抄录,但有很多变化,也有很多自己的话。用圣人的话来说,他是儒家经典地位尊重形式下的一种手段;借圣人的口说你想说的话。
在《孔子家语》和《孔丛子》中,他从不同的角度讨论了治国思想、方法、就业等重大问题。在尊重孔子儒家思想的名义下,包含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成为新时代新思想的融合体,这也是王肃在学术上压倒郑玄并被列为学官的重要原因之一。它反映了经学向玄学过渡的时代思想特征。
王肃除了注释经典,伪造《孔丛子》外,在政治生涯中,还频频向统治者建议时事,并表现出儒家入世的积极态度。王肃的学术活动不仅让人怀疑郑玄经学的权威性,也影响了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如王碧、何晏等。从统治阶级的利益出发,为了维护传统的儒家理论,他将道家的天道观和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融入儒家思想,反映了汉魏时期的儒家思想更接近道家理论,可以说是学术氛围转变的先驱。
[img]107549[/img]
政治主张
近十年来,王肃一直以散骑常侍领秘书监。当时,魏武帝曹操下达了由少府统一管理的秘书令。这一制度对图书事业的发展更加不便。他担任秘书监后,上表认为,与尚书、御史、祭者相比,秘书的职位更接近君主。中书郎的地位在尚书丞和尚书郎。秘书郎应该在尚书郎下面,否则应该在皇室的历史之下;秘书郎的工资是400块石头,晋升应该等同于尚书郎。当他外出时,他应该担任郡太守,这也是陛下尊重儒术的圣旨。王肃为秘书监后,不属少府管理,提高了秘书监的地位,后人称此为美职。
王肃一生仕宦,为帝王近臣,身居寺庙之高,言路通天,多有奏议,多次在内廷讨论政策,为魏政权建设做出了显著贡献。其治国安邦的一系列政治主张,如“轻兵役”、“安百姓”、“慎刑罚”、“重信用”、“倡节俭”、“简宫”等,不仅是当时社会形势所必需的,也体现了王肃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促进了国家的稳定和发展。这些主张有利于东汉末遭遇战争、陷入人民生活困境的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稳定起到了作用。
[img]107550[/img]
个人作品
王肃的作品有20多种,一百九十多卷,都丢了。《周易王氏注》是马国翰《玉函山房》中的一本丢失的书、《礼记王氏注》、《上书王氏注》各两卷,《周易王氏音》、《毛诗义驳》、《毛诗奏事》、《毛诗难》、《丧服经传王氏注》、《王氏丧服要记》、《春秋左传王氏注》、《论语王氏义说》、《孝经王氏解》、《圣证论》、《王子正论》各一卷,《毛诗王氏注》四卷,共有十五种二十一卷。@ 还有《孔子家语》,注本今传。@ 还有《孔子家语》,注本今传。还有100多部关于朝廷典制、郊祭、宗庙、重量等的作品。
另外,《全三国文》也记载了王肃曾经是《书》、《诗》、《论语》、《三礼》、《左氏春秋传》作注释,还写了父亲王朗的《易传》,在官方实施。还有《圣证论》12卷、《政论》10卷、文集5卷。
《全三国文》还包括《格虎赋》、《请为大司马曹真临吊表》、《奉诏为瑞表》、《论秘书丞郎表》、秘书不应该属于少府表。、《表》、《贺瑞应表》、《劝征蜀疏》、《陈政本疏》、《请山阳公称皇配死疏》、《上疏请平刑》、《祭议》、《又奏》、议祭圆丘方泽宜宫县乐八义舞、《又议》、《郊庙乐舞议》、《告瑞祭天宜以地配议》、《祀社议》、《祭五郊六宗及厉害议》、《已迁主忌议》、《诸王国相应为国王服斩衰议》、《王侯丧袭爵议》、《吊陈群母议》、《腊议》、《答尚书难》、回答刘氏弟子的问题、《答尚书访》、《答武竺访》、《广平太守下教张振家》、《与广陵太守书》、《孔子家语解序》、《宗庙颂》、《贺正仪》、《纳徵辞》、《家诫》。
王肃取得了哪些成就和行动?他留下了哪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