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董昭(156-236年7月4日)。
董昭年轻时被列为孝廉,后来担任袁绍参军。他有很多战功,但袁绍听了诽谤,董昭不得不离开袁绍去找张杨。张杨带领军队迎接汉献帝时,董昭陪同他,拜为议郎。后来,他在洛阳遇到了曹操,并建议曹操欢迎汉献帝到许昌。从那以后,董昭成了曹操的顾问。
建安年间(198年)历任河南尹、冀州牧、徐州牧、魏郡太守等职,多有功劳,深受曹操的重视。曹操受封魏公、魏王的策划都是董昭做的。曹丕继魏王位后,董昭任将成为大匠。曹丕称帝后,升任大红路。此后先后担任侍中、太常、光禄大夫、太仆等重要职务。魏明帝曹睿即位后,转任卫尉。太和六年(232年)晋升为司徒。青龙四年(236年)卒,时年八十一,死亡。
[img]107044[/img]
个人作品
《全三国文》载有《上明帝表》、《劝屯渚中作浮桥疏》、《陈末流的弊疏》、《曹公书与杨奉》、《与袁春卿书》、《议丞相进爵九锡与荀子书》、《伪作袁绍号告郡》。
轶事典故
朝廷拜苏为侍中,与董昭为同事。有一次,董昭睡在苏则的膝盖上,苏则把头推了下来,说:“苏则的膝盖不是傻瓜的枕头。”
人物评价
曹丕:君论此事,何审也!正使张、陈当之,何复加?
陈寿:程昱、郭嘉、董昭、刘烨、蒋济才的战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却与荀攸不同,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郝经:危哉!昭烈无法防止数子之网,袁术也被辞退。玉嘉昭认为他不能被遣送,毒手不能幸运地走了。料敌制胜,使昭烈无法统治中原。呜呜!数子的深度也是如此。当时魏有于迅、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董昭、刘烨、蒋济、司马懿,吴有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鲁迅。
[img]107045[/img]
胡三省:昭人品不足,其战略妙,不少于二荀。
王鸣盛:每个人都是魏之谋主,运筹决胜,功绩突出。
艺术形象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董昭的形象与正史相似。原来袁绍和张杨是从事的。后来,他们见到汉献帝,被崇拜为议郎。他们因擅长养生而引起了曹操的注意。董昭建议曹操将汉献帝迁往许昌,成为曹操的谋士,深受曹操信赖。 后来,在董昭的建议下,曹操加了九锡,成为了魏公。从魏官到司徒,董昭。
董昭留下了哪些作品?与他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