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恕(197-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尚书仆射杜畿的儿子。
出身京兆杜氏。曹魏太和年间,作为散骑黄门侍郎,被侍中辛毗称重。他曾任弘农太守、赵国相、河东太守、淮北都督军、御史中丞。他曾任使节、建威将军、护乌丸校尉、幽州刺史,被征北将军程喜栽培。依附于曹爽将军。元年(249年),曹魏嘉平被贬为普通人,流放在章武郡。写《体论》八篇,《兴性论》一篇,《确论》四卷。四年(252年),杜恕病逝,五十六岁。
人物生平
一心为公
在太和年间(227-232年),杜恕任散骑黄门侍郎。杜恕真诚朴实,不善于表达自己,从小就没有名声。在朝中当官,也不结党营私,一心办事。每当政策出错时,他总是引用纲纪法来规诫,因此受到侍中辛毗等人的高度重视。当时,自公卿以来,官员们一直在谈论制度的增减。杜恕认为,“古代刺史追求宣告朝廷的六条规则,以清洁无为为著称,威望显著,受到人们的称赞。现在不能让刺史掌握兵权,专心管理民政”。
[img]106670[/img]
上书劝谏
不久,镇北将军吕昭再次担任冀州刺史,杜恕上书说:“帝王之道,没有什么比安民更崇高的了。安民的方法在于财富的积累;而财富的积累,是专务的基础,节约了成本。现在吴、蜀二贼还没有消灭,战车迫切需要控制,这正是英雄们努力奋斗的时候。但朝中的儒臣士大夫,也意外地推崇羡慕武力,握着手腕争论,以孙子吴起为第一。国库逐年空虚,民力逐年衰弱。如今,吴、蜀侵位为帝,与我们作对,北方的胡人也没有压服,三地边境变乱,全国都不会太平。目前,荆州、扬州、青州、徐州、幽州、并州、雍州、凉州都有军队,只有兖州、豫州、司州、冀州才能通过丰富内部府库来遏制外来入侵。一个国家就像一个人的身体,心腹充实,即使四肢生病,也不会有很大的伤害。现在兖州、豫州、司州、冀州也是国家的心腹。愚臣心情真诚,希望四州的长官能专心从事根本事业,承担四肢的重任。然而,孤立的理论很难坚持,违背每个人的欲望很难取得成果,人们的不满很难积累在一起,很难区分是非,年复一年也没有被聪明的君主注意到。任何说这种话的人,都是疏远或卑鄙的人,这样的人说的话,确实不容易被采纳。如果一个好的政策是从亲信贵族那里说出来的,那么亲信贵族就不需要冒犯我所说的四难来寻求忠诚,这是古往今来人们经常担心的问题。”
当时,朝鲜对官员考核制度进行了大规模讨论,朝廷内外的官员都要进行考核。杜恕认为,用人不能让他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所以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没有多大用处。保存的不是你想做的,而是你想做的不是目前最重要的。朝鲜八年,杜恕直言不讳。
[img]106671[/img]
出任地方
作为弘农县太守的杜恕,几年后转任赵王曹干的辅相,因病离职。他从家里担任河东县太守。一年多后,他改为淮北都督护军,因病离职。在他工作的地方,他致力于维护国家的整体,树立善良和仁爱,所以他更受人们的喜爱,但不如杜畿道好。不久,朝廷任命他为御史中丞。朝廷杜恕与朝中官员不和谐,@ 在外面多次工作。后来又出任幽州刺史,加建威将军官衔,朝廷让他持节,护乌丸校尉。当时,征北将军程喜在蓟县屯扎,尚书袁侃等人警告杜恕:“程喜曾在先帝那一朝任职,在青州排挤田国让。现在足下拿着朝廷的节杖,让你们一起驻扎在一个城市,要慎重考虑对策。但杜恕并不在意。
惨遭陷害
在他到达官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鲜卑族首领的儿子带领几十人来到州城,没有通过通行证。其中一个鲜卑人被杀在州里,但他没有写表格和报告。于是程喜上书弹劾杜恕,杜恕入狱,由廷尉审理,依法处死。他的父亲杜畿为国事勤劳而死于水中,被免官为平民。嘉平元年(249年),他迁居章武郡。此前杜恕曾给程喜的司马宋权回信说:“然以年五十二,不见废弃”,可见杜恕今年五十二岁,即出生于197年。
[img]106672[/img]
杜恕豪迈任性,没想到会防备别人,最终导致这次挫折。杜恕从赵郡还朝,陈留郡阮武也从清河太守的位置上被征召,两人都鄙视廷尉。阮武对杜恕说:“我认为你的才华和气质可以经历公平的方式,但你不够努力。你的素质和能力可以当官,但你的追求不够顺利。你的才能可以描述古今,但不够专一。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才能,没有得到适当的任命。最近,当你有空的时候,你可以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写下自己的独立意见。“杜恕在章武郡写了八节《体论》和《兴性论》,讨论个人修养。嘉平四年(252年)死于迁移住所。
甘露二年(266年),河东县90多岁的乐祥写信赞扬杜畿道遗留下来的成就。朝廷被感动了。杜恕的儿子杜预计将成为丰乐亭侯和100户美食城。杜恕的议论文相当可观。他选择了几件与当时政治密切相关的重大事件,并写在传记中。
杜恕:曹魏官员在三国时期担任过什么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