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饿死是很正常的,但大多数都发生在穷人身上。你不会相信皇帝也饿死了。
[img]106574[/img]
作为九五之尊的皇帝,他们不仅“普天下,不是王土,率土之滨,不是王臣”,还拥有生杀夺取的权力。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前呼后拥,乘车相衔,旗帜鲜明。宫女太监霸道,文武百官紧随其后。他们怎么会饿死?
更不用说,历史上确实有几位皇帝饿死了。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君,齐熙公的儿子,名小白。齐襄公死后,小白在与公子争夺王位的比赛中获胜,成为齐国第15位国君。
在鲍叔牙的强烈推荐下,齐桓公任命管仲为齐总理。从那时起,齐开始了一条强大的改革之路。齐桓公和管仲君臣齐心协力,努力整顿政府,决心改革,实行军政一体化、军民一体化的制度。另一方面,实施了“尊王熙夷”的战略,与诸侯国合作,北击山军,南伐楚国,最终开创了一代霸权。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那么,这样一个全能的人怎么会饿死呢?
这必须从他的立储纠纷开始。
齐桓公娶了九个妻子,生了很多儿子。许多儿子是件好事,但只有一个王位。这个王位应该给谁?这已经成为齐桓公面临的一个难题。
齐桓公想让郑姬的儿子成为王子,但另一位妻子魏姬不同意,想尽一切办法让她的儿子成为王储。然而,聪明的魏姬知道,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目标的。因此,她与齐桓公的宠物官员合作,制造麻烦和易牙,开始了一场激烈的存储争端。
易牙和竖刁也有自己的目的。当齐桓公的儿子们发生内讧时,他们以保护齐桓公为借口,把他困在一个密室里,从此无视他。这导致齐桓公饿死,陈尸67天没人问。结局极其悲惨,“死不葬,虫子流出家门。”
[img]106575[/img]
二:战国雄主赵武灵王赵雍。
赵武灵王在历史上也很有名。他是战国后期赵国的一代英雄。通过实施“胡服骑射”政策,他横扫了北方各族,为赵国的实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赵武灵王也是立储问题处理不当,给自己带来了杀人之祸。
赵武灵王的长子公子章原本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但他的生母和大臣私通。一怒之下,赵武灵王把小儿子赵何立为王子。
公元前298年,赵武灵王干脆把王位传给赵何,让赵何成为赵惠文王。他当了主父,带领赵军进入中原,南下袭秦。
一方面,赵武灵王雄心勃勃地大展宏图,另一方面的公子章,一直在担心失去王位,最终在惠文王四年时酿成政变。
公子章首先杀了相国肥义。以“靖难”的名义,公子成和李兑打败了公子章。
无路可逃的公子章跑到主人的宫殿沙丘宫寻求帮助。
面对他失败的大儿子,赵武灵王心软,救了他。但出乎意料的是,公子成和李辉被沙丘宫包围,杀死了公子章,顺便说一句,赵武灵王也被软禁在宫里。可怜的一代凶猛的赵武灵王“想出来,不能吃,探爵(小麻雀)和吃,三月多饿死沙丘宫”。
三是南朝最长寿的梁武帝萧衍。
梁武帝,原名萧衍,是南梁朝的开国皇帝。他博学多才,尤其是文学造诣高。年轻时,他与谢眺、沈约等名人密切相关,被世人称为“八友”。
后来,萧衍的权力日盛,南朝齐的最后一位皇帝,不得不被迫将皇位禅让给他。
当上皇帝的萧衍,努力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梁朝曾呈现出国库丰富、文化繁荣的景象。
如果继续这样发展下去,小燕一定会成为一代明君。但他突然对佛教产生了兴趣,以至于他放弃了政府。后来,他脱下龙袍,穿上僧袍,跑到寺庙当和尚。在他说服小燕之前,所有的大臣都不能跪在寺庙前。因此,皇帝一次又一次地成为小燕的兼职工作,而僧侣则成为了他的主营业务,使整个国家陷入混乱。
最后,“侯景之乱”在公元549年爆发。将军侯景突破建康,将萧衍围困在台城,最终饿死。萧衍被困的时候,已经80多岁了,死前连一口水都没喝,很惨。
[img]106576[/img]
四、东汉末年“草头王”袁术。
袁术出生于东汉末年,被称为“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家。他趁着乱世抢了一块地,在寿春当皇帝,开始了帝王的梦想。
然而,自称为皇帝的乱世“草头王”迅速得到报应,成为众矢之的。他被孙策、吕布、曹操共同打击,逃往袁绍处。结果,他在路上被曹军拦截。
此时袁术军只有麦屑三十斛,进退不得。
据说袁术最后死得很惨。《三国志》载道:“夏天,我想要蜂蜜浆,但没有蜂蜜。坐在格子上,叹了很久,却大大地说:‘袁术就是这样!’他死于呕血斗余。”
这些国王,曾经很强壮,为什么最终会饿死?显然,他们都有一个特点,不能一直保持“初衷”。导致事情做得不好,有一个好的开始,但没有一个好的结局。他们死前的悲惨经历也让子孙后代感到遗憾。
在古代众多帝王中,谁最终饿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