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作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和大师,他在晋南北朝时期被提升为文章的典范。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由于他的文学造诣,后人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其诗以雄壮的笔力和华丽的词采而闻名,留有30卷,已失,现存《曹子建集》为宋人编写。曹植的散文也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点,加上其品种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南宋作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文学批评家钟蓉也称赞曹植“骨气极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质优美,今古灿溢,卓尔不群。并将他列为《诗品》中品位最高的诗人。自汉魏以来的两千年里,王士祯一直被称为“仙人”,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img]105794[/img]
轶事典故
七步成诗
曹植的“七步成诗”广为流传:“煮豆烧豆,豆在釜中哭泣。本来是同根生的,相煎为什么太急?“(见《三国演义》),但这首诗不见于陈寿的《三国志》,最早见于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文学》。《世说新语》记载了魏文帝曹丕嫉妒曹植的才华,命令曹植在七步之内写一首诗,否则会被处死,对诗歌有严格的要求:诗歌的主题一定是兄弟情谊,但整首诗不能包含兄弟情谊。湿树以为汁。在釜下燃烧,豆在釜中哭泣。在釜下燃烧,豆子在釜中哭泣。自同根生,相煎为什么太急?但这首诗是否为曹植所作,至今仍有争议。
洛神悲歌
对于《文选》中的谬论,清人朱乾在《乐府正义》中鞭挞说,这篇文章原本是曹植用“死亡之女,溺死洛水为神”的传说,表达了他的才华和心情。实际上,实际上是封地也。好事者利用“胡”与“甄”通,附会出《洛神赋》,隐含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妻甄氏的叔嫂恋情,不仅污染前人之行,也污染后人之口。近有学者证实,《洛神赋》的主题是曹植悼念死妻崔氏女,洛神形象是崔氏女的化身。然而,这两种说法都有缺点,所以君臣大义的隐喻更受欢迎。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择》云:“这篇文章可能是假托洛神对君主的思念,反映了无法相互联系的抑郁。”
梵呗泰斗
中国梵天的起源,传说曹魏陈思王曹植游鱼山(今山东省东阿县)时,闻到了空中天乐梵天的声音,精彩绝伦,意境深远,感悟深刻。于是他记录了自己的音节,结合《太子瑞应该本起经》,写了一篇文章和发音,做了《太子颂》和《菩萨子颂》。
[img]105795[/img]
梁的《高僧传》卷十三: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音经音,既通常遮住瑞响,又感受鱼山之神制,因此删治瑞应本起, 以为学者之宗,传声三千多,契则四十有二。(四十二契当指四十二曲章)
《法华玄赞》卷四:陈思王登鱼山,闻岩秀念经,清婉道亮,远俗流响,便拟其声,制梵白。
《法园珠林·白赞篇》卷36:魏时陈思王曹植...每读佛经都流连忘返,以为至道之宗极也。然后做了七个赞,升降曲折的声音,世人讽诵,咸宪章。品尝鱼山,突然闻到梵天在空中的声音,优雅而悲伤,它的声音被感动了,独自听了很长时间,服务员闻到了所有的声音。植深感神理,弥足法应,抄其声节,写为梵白。汇编文制音,传为后式。 梵声显世,从此开始。所传,凡有六契。
由于曹植创作梵文,意义深远,贡献巨大,近人释永悟有词(《东阿王赞》)称赞其功德:东阿王植公,诞生于曹魏宫,云高天籁连珠,鱼山连长空。瑞应本起得删治,七步诗八斗雄,和平妙音世界相同,梵文起源于真宗。
人物评价
陈琳:君侯高世之才,秉青萍干将之器,拂钟无声,应机立决。这是自然的,不是钻仰者所拥有的。音义遥远,清辞妙句,艳绝焕炳,如流星飞翔,超山越海,龙姬不敢追。如果你是一匹小马,你可以完成它!
陈寿:陈思文才华横溢,足以自通后叶,但不能克服远防,最终携缝。
刘戬:魏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辞赋;陈思以公子之豪,写得琳琅;而且身材英逸,所以俊才云蒸。
钟荣:它起源于民族风格。骨气极高,字彩丰富。爱与怨,体质优雅,今古灿烂,卓尔不群。唉!陈思也在文章中,比如人伦之有周孔,鳞羽之有龙凤,音乐之有琴笙,女工之有富。俾尔怀铅吮墨的人,抱着篇章,欣赏着风景,用自己的蜡烛映出余晖。所以孔的门如果用诗,就会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可以坐在走廊之间。
颜延之:至于五言流行,则刘真、张华;四言侧密,则张衡、王灿。若夫陈思王,可谓兼之。
[img]105796[/img]
沈约:如果丈夫平子艳发,文以情变,绝唱高跟踪,久无后代。至于建安,曹的基命,二祖陈王,咸存藻,以情纬文,以文被质。从汉到魏,400多年来,他辞去了才华,改变了自己的风格。就像巧言巧语一样,班固长于理性。子建和仲宣以气质为体,标能善美,独映当时。
魏收:曹植信魏世之英,陆机则晋朝之秀,虽同时并列,分途争远。
谢灵运:天下只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王通:陈思王可谓达理者也。以天下让,时人莫之知也。
方玄龄:抓当涂基命,文宗蔚起,三祖叶高韵,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精华,《典论》详其藻华,彬蔚之美,竞爽当年。独一无二的陈王,思风盎然,准备典奥,悬诸日月。
骆宾王:①河朔诗人,王、刘为首;洛阳才子,潘、左为先觉。若是子建之牢笼群彦,士衡之籍甚至当时,文苑之羽仪,诗人之龟镜。②文昌隐藏在皇城里, 由来易奕多才子。潘陆词锋罗驿飞,张曹翰园纵横起。
李白:曹植是建安的天才,只能捧驾。天下豪俊,动然趋风,白之不敏,窃慕高论。
杜甫:①曹植休前辈,张芝更后身。②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③赋料杨雄敌,诗看子建亲。
崔佑甫:曹、刘之气奋以举,潘、陆之词缛而丽。过去,未知或知。
与曹植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后人如何评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