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貌魁伟,博学多闻。东汉末年,三公征辟,起家尚书郎。投奔荆州牧刘表,授客。说服刘聪归顺曹操,授相府参军,迁散骑常侍,封关内侯。曹魏建立后,累迁侍中、尚书。魏明帝太和年间(227-233年)去世,有一本人文集二卷。善于认识人,曾评庞统为“不完全英雄”,评裴潜为“品行清风明节,名扬四方”,评魏讽为“谋反为早晚之事”。
人物生平
说刘降曹
傅迅长相壮观,见识渊博。他曾被朝廷三公辟召为官,拜尚书郎,后来来来来到荆州当客人。
[img]105622[/img]
建安13年(公元208年),刘表因病去世,其子刘英继位。正是曹操南征荆州的部队已经逐渐逼近,所以主战主降的分歧出现在荆州君臣之间。和傅英等人劝刘英投降,刘英不同意,于是说:“今天和你们都在一个完整的地方,守住先君的事业,看世界。为什么不可以?”
时任东曹的傅迅于是说:“逆顺有大体,强弱有定势。我们以臣下抵抗朝廷是叛逆的方式;用新建的荆州对抗中原一定是危险的;用刘备抵抗曹操是不合适的。以上三项都不合适,但你想用它们来抵抗朝廷军队,这是死亡的方式。与刘备相比,将军的自觉性如何?刘聪答:“不若也。“如果刘备不能抵抗曹操,那么荆州就不能自存;如果刘备能抵抗曹操,那么刘备就不会再向将军屈服了。希望将军不要对投降有任何疑问。”
刘聪被说服了,所以当曹操搬到襄阳时,刘聪请求降落。曹操建安末年,傅迅被提升为散骑常务侍者。曹操死后,曹丕继任魏王,汉献帝改元延康。同年,傅迅和同朝华欣领导的大臣们上表,要求曹丕接受皇帝的禅宗。曹丕称帝后,他被提升为侍者和尚书。
[img]105623[/img]
暗护苏则
起初,曹丕和曹植因为争夺王子的位置而逐渐产生了仇恨。当曹丕被禅宗称为皇帝时,包括曹植和金城太守苏则在内的世界上很多人都认为献帝已经死了,所以曹植和苏分别为献帝哀悼和哭泣。后来,苏发现献帝仍然很好,所以他粗心大意。
后来,曹丕只听到曹植的悲伤,却没有听到苏则的消息。有一次曹丕旅行时,他突然恨曹植,对周围的人说:“人们的心是不同的。当我登上大位时,世界上有哭泣的人。”这时,随从的大臣们都知道曹丕的言论只是针对曹植的,但苏认为曹丕暗斥自己,想下马谢罪。傅迅在侍者中看到了一切,他知道苏犯了一个错误。
又一次,曹丕在洛阳平静地问道:“我应该禅,闻到哭泣的人。为什么?”苏张开嘴。当他想正确的时候,傅迅偷偷捏了捏苏则的大腿,对他说:“不是你。”苏突然明白了,于是他停止了演讲,曹丕停止了询问。
[img]105624[/img]
先见之明
傅迅一直以知识分子的身份说,他多次用一句话命中。过去,他曾在荆州评价庞统为“半英雄”,并预测裴潜最终将以“品行清风明节”而闻名。如预期,庞统后来属于刘备,待遇只能低于诸葛亮,而裴潜将来将居上书令,享有良好的声誉和美德。当他成为魏国的一名官员时,魏讽以他的才华而闻名,但傅迅说他迟早会反抗,正如他所说。
后来,傅迅在魏明帝太和年间去世。
傅迅:曹魏大臣,人物评论家,博学多闻,善于认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