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宏之年轻时很迷人,雄心勃勃。他是雍州的第一本书。桓玄即将篡夺晋朝时,傅宏之想杀死荆州刺史桓石康,但事败后,傅宏之被捕入狱,后来被赦免。刘裕起义时,辅国将军刘道规任命傅宏之为参军、宁远将军、魏兴太守。义熙六年来,他因讨伐杀死桓石绥等人而任命太尉参军。
义熙十二年,刘裕北伐后秦、傅弘之等七路军攻入后秦,进入蓝田,安抚招纳胡、汉各部。从事历史、西戎司马、宁朔将军等工作的雍州治中晋升。义熙十四年,胡夏太子赫连贵率兵3万次袭击长安,傅弘之率兵、骑兵5000人在池阳迎战,大败赫连贵。不久,赫连勃勃全国之兵追击东归晋军,在青泥大败晋军,傅弘之战被俘,被赫连勃勃杀害,年满42岁。
[img]105597[/img]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傅弘之的傅氏家族原来是灵州人。东汉末年,灵州县被俘虏侵略。傅失去了土地,寄托在冯义县。冯义县设立了泥阳县和富平县。灵州废除后不再设立。傅是泥阳人。晋武帝太康三年(282年)又成立了灵州县,傅氏又回到了灵州。傅的高祖父傅是西晋司徒,后来被封为灵州公,但傅不愿以灵州县为封地,傅这一支属于泥阳。傅弘之曾祖父傅畅,曾任秘书丞,沦落于后赵。在晋穆帝永和年间,傅弘之的祖父傅洪因赵内乱而回到东晋。傅弘之的父亲傅韶(《南史》为傅欣),官到梁州刺史,散骑常侍。
起事失败
年轻时,傅宏之风流韵事,胸怀大志,初任雍州主簿。后举秀才,未能成功。元兴二年(403年),桓玄要篡位的时候,南阳太守哈姆在南阳起兵,袭击雍州刺史冯应,冯应逃跑。傅弘之当时在江陵,与庾局的侄子于斌打算杀死荆州刺史桓石康,以荆州刺史的名义回应庾局。于斌的表弟于红得知他们的计谋后,向桓石康起诉,桓石康逮捕了两人,杀死了于斌,并将傅红之关押在监狱里。桓玄认为傅弘之不是主谋,没有官职和兵众,于是赦免了他,没有治罪。
随军征战
刘裕讨伐桓玄时,辅国将军刘道规任傅弘之参军,宁远将军,魏兴太守。义熙六年(410年),卢循作乱,桓石绥在洛甲口起兵,自称荆州刺史,征阳县长王天恩自称梁州刺史,袭击西城。当时傅弘之的父亲傅韶正当梁州刺史,派傅弘之去讨伐桓石绥等人,把他们都杀了。傅弘之因功授予太尉参军。义熙十一年(415年),傅红之随军讨伐司马休之,担任代理后部贼曹,仍为建威将军、顺阳太守。
[img]105598[/img]
义熙十二年(416年),刘裕北伐后秦,傅洪之、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路军队从武关(今陕西商县西南)进入后秦,后秦上洛太守逃跑。傅洪之和沈田子进入蓝田,招募胡汉人。汉民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领导部落归顺。
激战胡夏
傅弘之晋升为桂阳公刘义真,雍州治中从事历史,晋升为西军司马、宁朔将军。徐师高略阳太守反叛,傅弘之率兵讨平。义熙十四年(418年),刘裕东归来后,胡夏赫连勃勃的王子赫连贵率领3万人袭击长安,傅弘之率领5000名步兵和骑兵在池阳作战,击败赫连贵。有许多敌人被杀害。赫连贵在渭南搜劫财物,傅弘之在寡妇渡打败他,俘获夏军300名士兵,掠夺7000多人。
兵败被杀
等刘义真东归,赫连勃勃调动全国兵马,跟随追逐东归的晋军,夏晋两军在青泥大战中。傅弘之身穿盔甲,冲锋陷阵,气贯三军。由于寡不敌众,晋军战败,傅弘之被夏军俘虏,赫连勃勃强迫傅弘之投降,傅弘之宁死不屈。当时是冬天,天冷地冻。赫连勃命令人脱下傅弘之的衣服。傅弘之大声叫骂赫连勃勃,赫连勃勃愤怒地杀死了傅弘之。傅弘当时42岁。
傅弘之:东晋末年将领被打败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