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与桓阶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

先为郡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朝廷任命他为尚书郎。孙坚战死,桓阶冒险见刘表,索回孙坚尸体。曹操平定荆州,感谢桓阶游说长沙太守张羡投曹,任命他为宰相主薄,赵郡太守。曹操封公建国,桓阶任虎贲中郎将,侍中。曹丕继位,桓阶任尚书令,侍中,封高乡亭侯,被曹丕视为寄命之臣。黄初二年(221年),桓阶得病,进入爵安乐乡侯,改任太常,同年去世,贞侯。

[img]105593[/img]

轶事典故

上表正朔

“正朔”自汉武帝改元太初以来,就成了汉朝承天之运的象征。东汉继承了这一传统。在这一传统影响下,曹魏自以为是代汉的新王朝,如何确定正朔、服色等是统治者无法回避的问题。魏文帝曹丕受禅后注意到了这一点。《宋书·礼一》记载了文帝黄初元年诏:“……传说:“夏数为得天”。至于正朔,我承唐,虞之美,当依虞,夏故事。若殊征号,异器械,制礼乐,易服色,用牲币,自当随土德之数。每四季之月,服黄十八日,腊以丑,牲用白,其饰节,自当赤,但节幡黄耳。其他郊祭天地朝会四时服,宜如汉制。寺庙所服,如周礼。”

诏书规定曹魏为土德。“德”起源于战国邹衍的五德终说。根据五德的说法,德的变化与王朝的政治命运是一致的。唐禹是土德,夏为木德,商为金德,周为火德,秦为水德,汉为火德,曹魏继汉为土德,与唐禹一致。在遵循汉代基本框架的情况下,服色车马的制度将主色改为与土德相对应的黄色,但最重要的正朔并没有改变,因为于和夏相承,“夏数得天”。因此,总的来说,诏书并没有完全确定正朔、服色等新王朝的表征,这与当时世界分崩离析、政治动荡、魏文帝本人崇尚严刑重法、不喜欢有关。但这并不能满足公卿们的要求。

尚书令桓阶认为: “按照三正周复的意义,国家承汉人正之后,当受之以地正时,牺牲应该是白色的。今天,从汉朝十三月开始,牺牲不能单独改变。今天的新建皇统,宜稽古典先代,从命运,告朔牺牲,一切都没有改变,不明革命的意义。”

“十三月正”是汉代以自己得人正,以十三月为正月。据三统介绍,继承人正的王朝应该是地正,正朔和服色应该随地改变。然而,曹魏继承了汉朝十三月的“服色”,如牺牲和节旗,这不符合先改正朔再定服色的传统;此外,郊庙朝会的服装沿用了汉代,这与自古以来的“革命”意义不符。这一建议反映了两汉以正朔、服色为王朝气运象征的观念已深入人心,服色从属正朔,应共同改变。

[img]105594[/img]

人物评价

曹丕:“我们托六尺之孤,送天下之命于卿。勉之!”

陈寿:“桓阶见证成败,才周当世...魏世事统台阁,重内轻外,所以八座尚书,即古六卿之任。

孙盛:“桓阶方敦,有义直之节。”

萧诠:“荆南信多君子,虽美归田凤,清属桓阶,赏德标奇,未过此子。”


与桓阶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与桓阶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

,,,,,,

  • 曹魏三国史上的智囊团:盘点曹操102名谋士
  • 智囊包括:骨干顾问、重要顾问和各级人员,直到曹操去世。共有102人 九名骨干谋士:荀子、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

  • 曹植,曹魏史上的第一才子,有什么可恨可恨的?
  • 曹植,世人所知,大多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荚,豆在釜中哭泣。本来是同根生的,相煎为什么太急?大多数人同...

  • 解密:魏武帝曹操[乱世奸雄]的帽子是怎么来的?
  • 多年来,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曹操始终以乱世奸雄的形象出现在字里行间;在戏剧舞台上,曹操的脸上总是涂着代表奸夫...

  • 解密:为什么魏明帝曹睿坚持杀死皇后和侍从?
  • 《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景初元年(即公元237年),魏明帝曹睿摆驾北园,临行前特意告诉左右千万...

  • 曹魏名将张既:一个鲜为人知却威震边境的国家良臣
  • 16岁时,他成了一名小官员。后来,他举孝廉,但他没有去。曹操当司空的时候,再次征召他,但他没有去。不久,举茂才上任做了...

  • 谁是三国被羞辱致死的曹魏将军?为什么他被羞辱?
  • 将军战死战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成全名节,“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与英雄。自然,能够建功立业,受赏封侯,从而终身享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