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矫本姓刘,因过继和母亲而改姓陈。早年避乱江东,后广陵太守陈登请为功曹。曹操作为丞相,迁任相县令,转任南长史。又为彭城、乐陵太守,迁任魏郡西部都尉。曹操东征,拜丞相长史,转西曹属,尚书。曹丕称帝,领事部事,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明帝继位后,进爵东乡侯,后转侍中,加光禄大夫,拜司徒。景初元年(237年),陈矫去世,死于贞贞后。
人物生平
善于辞令
为了避免混乱,陈矫早年住在江东。当时,孙策和袁术都聘请了陈矫,但陈矫不应命,决定回到家乡广陵郡。广陵太守陈登邀请陈矫担任县功曹,并命令陈矫前往许昌。他指出:“徐都的文士们有一些评论。他们似乎对我的评价不是很好。请去徐都听我的消息,然后回来告诉我。陈矫应命往复一次后,回来对陈登说:“听到附近的言论,大家都觉得你很骄傲。”
[img]105372[/img]
陈登说:“说到家庭严谨,德行俱全,我最尊重陈元方的两兄弟(陈群的叔叔);说到清高的德行,像玉一样洁白的人,我最尊重华子鱼(华欣);说到正直和正义,我最尊重赵元达(赵昱);说到博闻强记,才华横溢,我最尊重孔文举(孔融);说到英雄出众,有王霸之略,我最尊重刘玄德(刘备)。如果我如此尊重别人,我怎么会是一个骄傲的人呢?只是别人太平庸,不值得一谈。可见陈登的性格有多优雅。而这个优雅的人,对陈矫也是深深的尊重。
后来,广陵县被孙权围攻,军情紧急。陈登让陈矫去曹操那里求助。当陈矫遇到曹操时,他说:“虽然我们广陵只是一个小县,但它是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地方。如果能得到你的救援,我们县将成为你的藩国,这足以让孙权束手无策,也能保证徐州永安。就这样,你的声望从此远震四方,你的仁爱也可以传播,那些还没有服从你的国家,也会望风来附。这一举动既能推崇德行,又能培养威势,真是王者所做的!曹操听了陈矫的分析后,很佩服他的智慧,想把他留在身边。然而,陈矫说:“我的土地受到迫害。我只是奉命四出奔波求助。即使我不能像申包胥那样求助,我也不能忘记弘扬的忠诚!曹操便派兵到援,成功击退孙权军,保存广陵。当时,陈登也在孙权退军的路上设伏,乘势大败孙权军。
裁决合理
不久,陈矫被曹操征辟为司空属,除任相县令外。
公元209年(建安十四年),出任征南将军长史。陈矫任命南(曹仁)长史时,曾与曹仁屯军于江陵。当时周瑜来犯,曹仁部曲带领牛金出战,曹仁见牛金势危,将披甲出战。陈矫劝曹仁说:“贼兵多,势不可挡。即使放弃数百人(指牛金及其下兵)是一个痛苦的决定,你为什么要亲自冒险呢?曹仁坚持出军救援,用武勇将牛金及其军队救回城市。陈矫见此后,对曹仁叹了口气,称赞他说:“将军真人也!”
[img]105373[/img]
陈矫后来担任彭城、乐陵太守、魏军西部都尉。有一次,曲周县的一个人因为父亲生病而未能治愈,于是献牛祈祷牺牲。结果,他被县长判处死刑(无故杀死耕牛,平民以牛为牺牲是违法的)。陈矫知道后,认为这个人是孝子,于是下表赦免了他的罪。
不久之后,陈矫升任魏郡太守。当时,县里有许多刑事案件,成千上万的囚犯被囚禁,几年后这种情况仍然存在。陈矫认为周代有三典,汉初有三章。由此可见,国家必须有刑典的依据,才能做出适当的判决和执法。现在,为了避免对犯罪的判决,所有囚犯都被囚禁,从来没有想过囚犯长期积累的其他问题,这是一件非常荒谬的事情。陈矫凭借自己的力量,逐一核实了县里所有的罪行,并立即作出了合理的裁决。
处变不惊
公元211年(建安16年),曹操带领军队西征马超,陈矫奉命担任宰相长史。曹操班主任后,陈矫再次回到魏军,转任宰相西曹属。后来随军进攻汉中,回朝后迁任尚书。
曹操死于公元220年(建安25年)。叶都的大臣们都认为,要让太子曹丕袭击曹操的爵位,必须等待天子的正式诏书才能实施。陈矫提出异议:“大王在外去世,全世界都感到恐惧。太子(指曹丕)应立即放下悲痛继位,以稳定天下之心。此外,国王的其他儿子也在附近。如果他们不立即采取行动,有些人可能会有异心,混乱彼此的秩序,这样国家就会面临重大危机。因此,陈矫设置了应有的礼仪后,便利用卞夫人的命令,让曹丕袭爵,大赦天下。曹丕后来说:“即使面对如此重大的事件,陈季璧依然可以表现出自己明略过人的一面,可以说是一时俊杰!”
[img]105374[/img]
同年,曹丕篡汉成立魏国,陈矫负责官部事务,封高陵亭侯,迁尚书令。
正直以终
公元226年(太和元年),魏明帝曹睿继位后,陈矫进爵为东乡侯,食邑600户。有一次,曹睿乘车到尚书台门口,陈矫见明帝亲临,便出去跪迎,问曹睿怎么看。“我只是想查看一下文件,”曹丕说。陈矫听后回应道:“这些文件是臣职分所在,而不是陛下你应该知道的。若是臣做得不称职,请陛下罢免臣职。陛下最好回去。曹睿听到陈矫的话后,感到羞愧,便乘车回宫。可见陈矫很老实坦率。后来,他迁入任侍中、光禄大夫。
公元237年(景初元年),陈矫升任司徒。同年7月,陈矫去世,死于贞。
陈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裁决合理,做事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