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卢玉: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负责人才的评价和推荐

他先后服务了从曹操到曹尚的五位君主,负责人才的评价和推荐。他曾建议曹操制定考试方法。甘露第一年担任司空,进入爵容城侯。第二年去世,死后的头衔成功了。

人物生平

以学行称

卢玉十岁时失去了父亲。当时是东汉末年战争频繁的乱局,两兄弟都死于战争;当时,袁绍 与公孙瓒 幽州多次交战 和冀州 这个地区有饥荒,卢玉于是照顾哥哥的妻儿,以学行见称。长大后,五官中郎将 曹丕召见并任命他在门下赋曹。后来,崔燕获得了。 推荐为冀州主簿 。

法治之臣

经过长时间的战争,法律秩序建立后不久,仍有许多逃兵;因此,逃兵将受到严厉的惩罚,妻儿也将受到连坐。当时,一些逃兵的妻子来到丈夫家好几天没见到丈夫,但丈夫逃跑了。大理按照惩罚逃兵遗属的方式处死刑。《诗经》由卢玉引 》、《礼记 》在经典陈述中,妻子没有见到丈夫,也没有结婚;并驳斥大理当他们是已婚妇女时,判刑过重,认为可以处以较轻的刑罚,不需要处死。曹操非常欣赏这一点。他被任命为丞相法曹 在议令史上,后来转到西曹 议令史。

[img]105327[/img]

公元213年(建安18年),曹操封魏公,建魏国,卢玉升任吏部郎。后曹丕称帝,任黄门侍郎,后出任济阴相、梁郡、桥郡太守。然而,由于曹丕故县桥县土地贫瘠,人民贫困,他请将以前迁居桥县屯田的人迁往梁国肥沃的土地,但他失去了曹丕丰富家乡的初衷,激怒了曹丕,并被降职为遂阳 典农校尉 。虽然被贬,但他们都全心全意地帮助人民,然后是安平 和广平 太守 ,也颇受当地人的喜爱。

公元234年(青龙二年),入朝当侍。此前,散骑常侍刘绍受诏制定法律,未能成功。陆上疏讨论了古今科学的宗旨,认为法律只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不应该有两个不同的定义,这样奸臣就可以利用差距,容忍罪行。

侍中高堂隆多次因修建宫殿而真诚劝诫明帝。明帝很不高兴。陆宇说:“臣下听说‘君明则臣直’。古代圣明的皇帝担心他们听不到臣子指出他们的错误,所以他们敢于鼓励他们。作为一名近臣,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说服君王。这就是大臣们不如高堂隆的地方!虽然高堂隆表面上很疯狂,但陛下应该容忍他。”

选荐贤才

在担任侍中职务的三年时间里,陆宇与曹睿进行了多次辩驳和争论。曹睿下诏说:“量才而用,因才授职,这是贤明君主也很难完全做到的事,必须有良臣协助,才能保证官员能够适当升降和替换。侍中卢玉,秉性贞渝,心平体正,可以说是一位不懈的有功之臣。所以我任命卢玉从现在开始担任官部尚书。又让卢玉自己选择一个适合自己职位的人来代替,说:“能像你一样好。于是卢玉选择了常侍郑冲。曹睿说:“郑文和,我已经很了解他了。你可以推荐我听说过的人。陆玉又推荐阮武、孙勇,曹睿就任命了孙勇。

[img]105328[/img]

公元237年(景初元年),司徒 陈矫 去世后,司徒悬空半年。第二年,曹睿问卢玉谁可以当司徒。卢玉先举一直拒绝当官的管宁,但曹睿不需要。卢玉于是举韩暨 、崔林 和常林 ,后来曹琏任命韩暨为司徒。卢玉掌选举的标准是在考虑他的口才和智慧之前,先考虑他的性格和行为。卢玉认为,人才是为了做好事。如果他有才华,但不能做好事,他就没用了。他不能被视为有才华。黄门侍郎李峰曾问过陆玉。陆玉说:“人才是用来实现善事的。因此,大才能实现大事,小才能实现小事。现在,一些被称为有才华的人不能做好事。正是他的才能没有瞄准目标和方向。李丰等人都很佩服他的观点。

安然离世

公元239年(景初三年),曹睿因病去世,王子曹芳继位,由将军曹爽和太尉司马懿协助;然而,曹爽拒绝并削减了司马懿的权力,并建立了党羽。比如任命任何晏代卢玉典选举,就把卢玉调成了书仆。后来,他把卢玉搬成了法庭上尉。当时,法庭上尉的毕轨是徒劳的。卢玉和其他人都指责毕轨,所以曹爽把卢玉搬成了光禄勋。

[img]105329[/img]

公元249年(正始十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杀害曹爽。司马懿任命卢瑜行使司隶校尉的职权,审理曹爽等人的案件。后来,他被任命为官方部门的尚书,并被任命为车都尉,并被任命为高乐亭侯。后来,他被任命为尚书仆射、典选举、加光禄博士。

公元254年(正元元年),曹尚继位,进封大梁乡侯,又封一子列侯。第二年,镇东将军吴丘节等人在寿春讨伐司马师,司马师亲自带兵镇压,由卢瑜处理后方事务,加侍。

公元256年(甘露元年),卢宇为司空 ,卢玉辞让给王昌 、王观 和王祥 但不允许,再次进入爵容城侯。次年去世,死后成侯。


卢玉: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负责人才的评价和推荐卢玉: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负责人才的评价和推荐

,,,,,,

  • 曹魏三国史上的智囊团:盘点曹操102名谋士
  • 智囊包括:骨干顾问、重要顾问和各级人员,直到曹操去世。共有102人 九名骨干谋士:荀子、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

  • 曹植,曹魏史上的第一才子,有什么可恨可恨的?
  • 曹植,世人所知,大多来自他的一首小诗《七步诗》,煮豆燃豆荚,豆在釜中哭泣。本来是同根生的,相煎为什么太急?大多数人同...

  • 解密:魏武帝曹操[乱世奸雄]的帽子是怎么来的?
  • 多年来,在《三国演义》等文学作品中,曹操始终以乱世奸雄的形象出现在字里行间;在戏剧舞台上,曹操的脸上总是涂着代表奸夫...

  • 解密:为什么魏明帝曹睿坚持杀死皇后和侍从?
  • 《三国志》和《资治通鉴》都记载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景初元年(即公元237年),魏明帝曹睿摆驾北园,临行前特意告诉左右千万...

  • 曹魏名将张既:一个鲜为人知却威震边境的国家良臣
  • 16岁时,他成了一名小官员。后来,他举孝廉,但他没有去。曹操当司空的时候,再次征召他,但他没有去。不久,举茂才上任做了...

  • 谁是三国被羞辱致死的曹魏将军?为什么他被羞辱?
  • 将军战死战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成全名节,“马革裹尸还”更是一种英勇与英雄。自然,能够建功立业,受赏封侯,从而终身享受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