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义了。 为什么李自成最终失败了?

不知道:与朱元璋相比,为什么李自成起义失败的读者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往下看~

《明史》:崇祯十七年三月乙思,贼犯京师,京营兵败。C午,日落,外城陷。是夜晚,周皇后崩溃了。丁伟,无知,内城陷。皇帝在万岁山崩溃,王承恩死了。御书裙说:“我梁德轻蔑,上干天怪。然而,所有的大臣都误解了我。我死了,看不见祖先。我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害人民。”

[img]104835[/img]

景山明思宗殉国处

民国前,只有两个农民起义成功地改朝换代,一个是刘邦,另一个是朱元璋。

除了这两个人,最接近成功的是李自成。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农历八月二十一日(公历九月二十二日)李自成,祖籍米脂县李家站。

李自成家境贫寒,小时候当过和尚(和朱元璋有过同样的经历),二十一岁成了驿卒。后来因为驿站被解雇,失去了工作。后来杀了债权人和tongjian的妻子,投入军队,最后因为老板扣了工资,走上了叛逆的道路。

最后,李自成征服了北京,迫使崇祯在万岁山上吊死,明朝灭亡。

但明死后,在山海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李自成输给了吴三桂和清兵。虽然他在北京仓促登基,但短短一年后,他在湖北省通城九宫山被当地民兵武装杀害。

我第一次接触李自成是在上小学之前。当时爷爷家有一幅画,一面“闯”字的旗帜。一个英雄骑着一匹高大的马,周围是一群欢迎的人。在我的印象中,画中有几个字:“迎闯王不纳粮”。当时不知道画中的闯王是李自成。

[img]104836[/img]

迎闯王不纳粮

后来,当我上学并接触历史时,我逐渐对李自成感兴趣。历史书中对李自成的描述并不多。之后,通读了姚雪银写的《李自成》,我有了一个整体的形象。

李自成为什么会失败?相信很多读者都有这个问题。百度,网上有很多分析和答案。

试着通过比较来分析李自成失败的原因。

对比主角:朱元璋、李自成

[img]104837[/img]

朱元璋,明太祖

他们有很多相似之处。例如,他们都是和尚。一开始,他们和大哥混在一起(朱跟郭子兴,李跟高迎祥)。他们战斗英勇,甚至娶了妻子(朱带了郭子兴的养女,李娶了高迎祥的侄女)。

说了相似之处,再看看不同之处:

文臣:

刘基是“神童”,高中进士,李善长是定远名人;

牛金星是举人,宋献策是卜者;

武将:武力值比较不太好,这里忽略了

口号:一是民族大义,二是切身利益,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和认同感

策略:朱元璋完胜

朱元璋在浙西驻扎6年,追求惠州谋士朱胜提出的“高筑墙、广积粮、慢称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扩大实力。攻击应天(今南京)后,这一策略也得到了实施。

李岩投奔李自成时,曾建议以宛、洛为基地,先设政府,发展生产,再逐步向外扩大,但由于各种原因,该策略尚未实施。

根据地:

李自成一直没有稳定的根据地,这也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李自成一直被称为“流寇”,军需供应不稳定。

管理:

起初,李自成的军纪也很好,但每当他攻占一座城市,他往往首先追求工资。攻克北京后,他甚至折磨了明官,到处抄袭家人,士卒抢劫,将军们骄傲奢侈,失去了人民的心。吴三桂之没有顺从李自成,这与抄袭家庭的工资有很大关系。当然,另一个原因是陈圆圆。

[img]104838[/img]

影视剧作品中的陈圆圆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不难发现李自成失败的原因有很多。

冰冻三尺,不是一天之寒!


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义了。 为什么李自成最终失败了?李自成和朱元璋都起义了。 为什么李自成最终失败了?

,,,,,,,,

  • 明世宗统治的嘉靖年间有何表现?他在位多少年
  • 明世宗嘉靖帝是明朝的第十一位皇帝,名叫朱厚熜。朱厚熜公元1507年出生于湖广布政司安陆州。朱厚熜是兴献王朱祐杬的第二个儿...

  • 胡蓝之狱看朱元璋的残忍:明太祖朱元璋的极端统治
  • 朱元璋起自微寒,做了皇帝以后,能够不隐晦他的出身,显示出他作为最高统治者的信心。但是,他的微寒身世和残酷斗争的经历,...

  • 建文帝朱允炆最后结局如何?建文帝是怎么死的
  • 关于朱允炆的结局结局目前主要有三种说法: 其一,是与他的皇后一起被烧死在皇宫中。当时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皇宫,宫...

  • 揭露明朝徐达的死因:为什么墓碑比朱元璋高?
  • 徐达一生中留下的最大谜题是他的死。这样的版本是众所周知的。据说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害怕开国功臣会抢走他的天下,于是他下...

  • 从暴发户到阶下囚的明朝将军石亨:石亨是怎么死的?
  • 渭南人石亨(-1460年)。明朝将领,官至太子太师,封忠国公。 早年抗击瓦拉,颇有战功。后来景泰八年(1457年)发动夺门之变,拥...

  • 明仁宗朱高炽是怎样登基称帝的?朱高炽简介
  •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日,65岁的朱棣在北征返京的途中病逝,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机作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