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畅(2世纪-259年),字文舒,太原县晋阳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东汉代县太守王泽之子。给大家准备了相关内容。让我们看看感兴趣的朋友。
出身太原王氏,名气不大,进入曹丕幕府,授太子文学。曹丕即位后,拜散骑侍郎,迁兖州刺史,写《治论》、《兵书》作为朝廷的政治参考。魏明帝曹睿即位后,升任扬烈将军,封关内侯。齐王曹芳即位,迁徐州刺史,拜征南将军。太傅司马懿掌权后,深得器重,奏请伐吴,在江陵取得重大胜利,晋升为南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晋爵京陵侯。正元时期(255年),参与平定“淮南三乱”有功,迁将军,守司空。甘露四年(259年)去世,赠司徒,死后为穆。
[img]104671[/img]
人物评价
陈寿:徐邈清尚弘通,胡质素业贞洁,王昌开启知识,王基学行坚白,掌管统一任务,垂称成绩。可以说是国家的好大臣,时代的彦士。
方玄龄:自昌至承世有名,论者认为祖不如孙,孙不如父。
刘咸琏:曹魏之治,专尚刑名。徐邈介绍,不随俗;王昱畏慎,求免于祸。合而论,还是可以看出一时的得失。
[img]104672[/img]
逸闻趣事
告诫晚辈
以谦虚和诚实为依据,为兄弟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取名,以显示自己的兴趣。兄弟的孩子,王默字处静,王沈字处道,自己的孩子一个叫王浑,字玄冲,一个叫王深,字道冲。他们还写了一封信,劝他们说:“施舍一定要注意周济急需的人,出入乡下朝廷一定要慰问老人,讨论时不要贬低别人,做官时要忠诚,用人交友时要诚实,生活中不要骄傲贪婪。贫穷的时候千万不要自暴自弃,进退要考虑是否合适,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个人作品
王昌有五卷文集,今已丢失。今存《谢表》、《考课疏》、《考课事》、《陈治略五事》、《奏吴蜀事状》、《白晋文王》、《武将校部曲》、《家戒》收录于《全三国文》。王昶的曾孙王述称《白晋文王》“情旨慷慨,深所鄙薄。虽是笺书,乃实训诫” 。
王畅留下了哪些作品?与他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