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火耗归公?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故事。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勤奋的皇帝,其中雍正是清朝皇帝中的工作狂。在他的一生中,他换了35副眼镜,因为他的长期工作导致视力下降。
雍正在位时间不长,但有4万多卷奏折,每年只给自己放三天假。这样勤奋的政策换来了国泰民安,在他大力实施的政策中尤为有名。
很多人听到这个词都会觉得奇怪,“火耗归公”是什么意思,雍正为什么要大力推进火耗归公?
[img]104661[/img]
消耗这个词的起源
火耗这个词不是清朝的第一个,早在明朝就出现了。什么是火耗?字面意思是火灾造成的损失。
清朝的钱与今天使用的钱大不相同。现在我们大多使用纸币或硬币,但清朝的大多数人使用铜币或银币。此外,一些大宗交易也使用银票,类似于现代支票。
人们使用这些货币,在征税时自然要上缴。上缴货币时向人民征收银票显然是不现实的。当时很少有家庭能拿到银票。所以剩下的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向人民征收铜钱,另一种是向人民征收银行。
铜币的购买力远不如银币,铜币在同一面值下的重量远高于银币。这也给运输带来了不便。为了节省时间和精力,最终向人民征收的将相当于银币。
当时上缴银绝不是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么大大小小的银元宝,而是用剪刀剪出来的碎银。这些银被收集后,会统一放入大熔炉中,熔化后铸成整块银砖或银元宝。
在放置银的过程中,由于潮湿和其他原因,表面会氧化。加入熔炉后,重新铸造必然会造成重量损失。例如,你收集了100克分散的银,重新铸造成银砖后只剩下95克,这种丢失的5克在古代被称为火灾消耗。
[img]104662[/img]
现在大家都明白了火耗这个词的意思,火耗是指散碎银两在融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
损失意味着收到的钱减少了,这将直接导致税收的减少。税收的多少与国家的经济命脉有关。当然,朝廷不希望减少他们的税收出纳的铸造。
所以他们想让农民多交钱来弥补损失,以防止减税。后来,“消费”一词也代表了支付更多的钱。
私人消费的缺点
但是这两种银的损失没有统一的标准,受潮严重的银的损失会更多,放在干燥的地方银的损失会更少。
如果一个农民应该支付20两银,如何收取消费?当时,管理制度相对混乱,账户不太透明。一开始,这个标准基本上是由当地官员制定的。
这样,想要中饱私囊的官员就有机会了。他们可以因为各种原因收取更多的消费,然后只把剩下的一小部分钱交给自己的口袋。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要获得灰色的收入。俗话说,清知县三年有十万雪花银。这里的10万雪花银不是指朝廷的工资。清朝的工资最初与明朝相似,并不高。
[img]104663[/img]
七品官员年薪只有452白银。这笔钱需要养家糊口,还需要各种社交活动。即使你当时是朝廷的大员,你的年薪也只有180两。
可以说,如果当时的官员完全靠工资过着非常寒酸的生活,工资过低也会导致许多清官慢慢变得贪婪。
消耗是这些官员的好机会。他们只需要在笔杆上移动文章中的白银。如果这些人想支付100两银,他们可以将消耗规定为20两银,最后向朝廷支付105两银。额外的15两银是他们自己的。
这种行为在当时并不少见,雍正也派出了一些人进行调查。反馈是人们抱怨,官员们一个接一个地吃脂肪,但人们很瘦。
[img]104664[/img]
很多人骂雍正心黑,要收这么多钱。但雍正皇帝也是一个无辜的人。当时,国库相对空虚。一旦取消消耗,后果将难以想象。
这些官员可以命令官员收取消费,但他们想办法在小动作中充满私囊。朝廷不仅没有收取多少消费,反而激怒了世界各地的人民。
雍正看到了官员私收火费的诸多弊端,所以他计划改变这一制度。后来,公共消费政策出台,当时很受人们的欢迎。
归来后,所有的火灾都由朝廷派人收取,当地官员无法从中获利。整个收集过程变得严格谨慎,每个收集的登记都有专人登记。这使得账户透明,贪官们即使想腐败也没有这个机会。
火耗归公的高明之处
有些人不明白雍正直接向人民收取消费,这也增加了人民的负担!直接向当地官员收取消费有什么区别?
雍正派人收火,收的不多。当地官员会如实报告火耗。毕竟多收火耗和流向国库无关。如果平时100两银子要收10两银子的火耗,这次只需要2两银子。
毫无疑问,它减轻了人民的税收负担,而对于国库来说,贪官没有机会阻止国库的收入不仅没有减少,而且增加了很多。
雍正也考虑到了官员工资低的问题。明朝提倡廉洁把官员的工资定得很低。然而,这并没有促进廉洁的发展,而是让一些人冒险成为贪官,以赚更多的钱。
[img]104665[/img]
作为一名朝廷官员,雍正不应该太冷。雍正将国库中的一些银作为官员的奖金,称为养廉银。如果官员为人民做实事,朝廷会给他养廉银。
养白银的数量往往是工资的十倍以上。经过粗略计算,一个七级官员一年的养白银高达450两,足以让他过上体面的生活。这意味着,如果你是一个好官员,为人民做实事,朝廷不会对你不好。
你可以过上富裕的生活,不需要腐败,你会深受当地人的喜爱。但是如果你玩忽职守,不仅得不到这些养老金,还会丢掉你的乌纱帽。
这一制度推广后,当时掀起了一股清正廉洁的风。可以说,这是雍正的聪明,人性分析到位。当时和现在看来,火力消耗大于弊。
[img]104666[/img]
对于国家来说,消费回归公共保障了国库收入,稳定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对于人民来说,消费回归公共使那些贪官没有机会减轻人民的负担。对于那些清官来说,一些消费回归公共收入的银已经变成了廉洁的银。
只要清官兢兢业业,单靠养廉银就能过上富足的生活。因此,没有必要冒着腐败的风险,成为腐败官员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然而,消费回归公众也引起了许多贪官甚至皇室亲属的不满。这样的规定大大降低了他们的收入,许多人讨厌雍正。有的还编造了雍正篡位等谎言,给明君的一生蒙上了阴影。
从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雍正无疑是个好皇帝。继位时,国库空虚,腐败成风。
在位13年后,贪官不仅得到了整顿,国库也得到了充实。人民安居乐业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为后来乾隆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什么是火耗归公? 为什么雍正要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