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成功大多属于男性,但他们背后的女性往往被忽视。这是今天为你准备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来看看!
薄姬的出身其实很低。她是一个私生女,父亲是吴郡人(今江苏)。历史书只记载她姓薄。她的母亲是魏国以前的皇室女儿魏杰,她私下生下了薄姬。后来,魏豹成为魏王,她的母亲把他献给了魏豹。后来魏豹背叛刘邦,被杀。薄姬作为战利品被刘邦纳入后宫。
也许是因为薄姬出身低微,一开始是魏豹的妃子,后来才成为刘邦的妃子,薄姬一直谨慎低调。薄姬入宫一年多,也没有得到刘邦的青睐,估计刘邦早就忘了有这个人了。然而,冥冥中有自己的安排。薄姬和刘邦此时宠爱的管夫人,赵子儿小时候关系很好,曾许愿:“先贵无相忘”。有一次这两个人提起这件旧事说笑,结果刘邦刚听到,可怜薄姬,于是召而幸之,然后生下了汉文帝刘恒。然后刘邦似乎又忘记了薄姬,很少见到她。
[img]104365[/img]
刘邦死后,惠帝刘颖就位。然而,他的实权掌握在吕后手中。吕后开始清算刘邦之前最喜欢的其他妃子。最糟糕的是齐夫人,他是一个成年人。此外,齐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刘邦曾想成为王子)也被毒死,其他妃子也被囚禁。因此,薄姬不受刘邦的青睐,也不受吕后的迫害。这是对低调、无欲无求的薄姬的第一次回报。
刘颖死后,吕后临朝称制,开始谋立诸吕为王,残害刘氏族子弟。吕后曾希望刘恒成为赵王(前赵王都死了),但薄姬和刘恒的母子拒绝了,表示愿意坚守边境(代王谢,愿守边)。你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是西汉初期最北端的地方,环境恶劣,靠近匈奴。没有人愿意呆在这样的地方,但薄姬和刘恒不愿意与他人竞争,而是想要清洁和稳定。
然而,正是因为薄姬的低调责任,没有欲望,没有欲望。周波和陈平平平定诸吕之乱后,大臣们商量迎立新皇帝时,有人建议立刘翔(刘飞的儿子)。然而,由于刘翔母亲的声誉不好,他们担心下一个吕氏会在刘翔即位后否决。刘恒的母亲谨慎低调(太后薄良良),有机会获得王位。刘恒和儿子刘启创造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时期,为汉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薄太后出身低微,前半生经历坎坷,进入刘邦后宫后不受重视。事实上,她也磨练了母亲低调、无欲无求的人生哲学。西汉初年,宫廷重视黄老之学。也许薄太后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汲取了自己的人生哲学,深深影响了儿子汉文帝刘恒。比如“处人所恶”,代地是大家都讨厌的地方;“丈夫不争故无忧”,薄姬不争宠,不被吕后报复,刘恒不争,可以避免吕后的残害。
当刘恒即位时,母亲薄太后对他生活的教育和影响也深深体现在他的政治措施上。无为而治是老子思想的核心。汉初社会确实需要休息;带头勤俭节约,改变世界氛围,这可能是他们母子终身坚持的习惯;宽大仁爱人民、减租省赋、废除严刑法等都反映了母亲从小教育孩子的根深蒂固。薄姬经历了各种磨难,他们也能更好地了解普通人的疾苦,汉文帝更懂得慈惠爱民。
西汉以孝治天下,除高祖刘邦外,每一位皇帝都有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武等。汉文帝可以说是以身作则。汉文帝刘恒和母亲薄太后的一段事迹也被后人列为24孝,那就是亲自品尝汤药(母亲病了三年,皇帝没有睫毛,衣服也不懂,汤药也没有亲自品尝。仁孝闻天下),意思是中国皇帝的母亲薄太后生病了。三年来,中国皇帝一直在照顾她,亲自煎药,不得不为母亲品尝热、苦、苦。仁孝之名是世界谣言。
[img]104366[/img]
薄太后曾经救过周勃,有人诬告周勃谋反。薄太后知道后,认为周勃没有谋反。文帝临朝时,薄太后抓起头巾扔给文帝,说:“江侯挂着皇帝给的印章,率领北军数十万大军。他当时没有谋反。现在他住在一个小县,但他想谋反吗?”说明她深知正义,坚持正义正义。
薄太后在汉文帝去世两年后也去世了。当时,他的孙子汉景帝刘启即位第二年。由于汉文帝早于母亲去世,刘恒要求以“顶妻背母”的方式埋葬自己的陵墓,并在死后继续孝顺这位为他奉献一生的母亲。
薄姬前半生经历了坎坷和磨难,一直谨慎低调,无欲无争。她不仅保护了自己,也保护了儿子刘恒。正是她的人生哲学让大臣们在不担心下一个吕后的情况下,放心迎接汉文帝。她把自己的人生哲学和人生感悟传递给了儿子。文帝即位后,薄太后没有改变自己,在幕后默默支持和帮助儿子,不专横不专横,受到后人的称赞。
她是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母亲,谨慎而低调,没有欲望。沮丧时不悲伤,冷静,对每个人的邪恶;骄傲时不快乐,不专横,默默地支持他的儿子。虽然她从未站在法庭前,但繁荣的风景与她密不可分。
历史上薄太后的出身是什么?她一生经历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