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雅才华横溢,深受太尉王衍的称赞,推荐司徒左西属,补太子舍人。历任左长史、太子中妃子、荥阳太守,入为侍中、散骑常侍、中书监。豫章王司马炽即位,以为太子太保。洛阳失陷,晋怀帝被俘。荀组以琅琊王司马瑞为盟主,在弟弟荀藩死后迁任司空,封临颍县公。建兴初年(公元313年),拜太尉,豫州牧。太兴初年(公元318年),率宗族南渡长江。到达北京后,他被任录尚书事。永昌初年,他复任太尉,但没有任命就去世了。他65岁,死于元公。
人物生平
名相之后
荀组刚长大的时候,太尉王衍遇到了他,称赞道:“荀组平和、优雅、有才华。”立即推荐他为司徒左西属,补王子舍人。不久,司徒王浑聘他为中郎,转左长史;历太子中的普通儿子,荥阳的太守。
[img]104158[/img]
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赵王司马伦为相国,想树立声誉,选择国内名德之士,以前的平阳太守李忠、荥阳太守荀组分别为左右长史;以淮南王文学荀松、殿中郎陆机为参军。荀组有父亲的风度,从政顺利。当赵王司马伦当权时,他拜荀组为侍。
兄弟贵盛
长沙王司马懿败亡后,晋惠帝派荀组代表朝廷安慰晋军。皇帝西幸长安,以荀组为河南尹,迁尚书,转卫尉,赐爵为成阳县侯,加散骑常侍,中国书监,转司隶校尉,加特进光禄医生,常侍一职不变。当时世界一片混乱,荀组兄弟权贵盛于一时,恐惧无法生存。虽然他们身居高位,但这只是讽刺。
金怀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年),皇帝以荀组为侍中,带领太子太保。汉主刘聪还没到任,就派了前将军呼延晏带兵3万元,攻入洛阳,血洗帝宫。尚书令荀藩和光禄医生荀组逃往轩辕。金怀帝失位逃跑,被风尘覆盖。司空王军以荀组为司隶校尉。当时司空荀藩在阳城,与荀组、中护军族子荀松传唤四方,推琅琊王司马瑞为盟主。
晋帝称皇太子,荀组为太子叔叔,复领司隶校尉,行豫州刺史,与其兄弟荀藩共保荥阳开封。建兴初年(公元313年),朝廷诏荀藩负责留台。荀藩去世后不久,皇帝以荀组为司空,领尚书左仆射,又兼司隶,接任留台之事,州郡守都承制而行。后进封临颍县公,加太夫人,世子印丝。第二年,进位太尉,带领豫州牧,度假(有权杀害二千石以下官员)。
[img]104159[/img]
位列三公
晋元帝承制,以荀组都督司州诸军,加散骑常侍,其他职位一如既往。不久,他又授予了尚书令,荀组上表陈让,不再受拜。当西都守不住的时候,荀组于是派使者传唤天下,劝各方势力进攻反贼。元帝想任命荀组为司徒,于是问太常贺循。何循说:“荀组素有旧望,忠勤显著,升任二品,实在符合大家的期望。于是拜荀组成了司徒。司徒是三公之一,荀组以此为责,以国家为本,加官济民。此后,晋朝司徒不干朝政,称之为虚设。
不久,荀组受到石勒的约束,无法独立行事。太兴初年(公元318年),荀组从许州出来,带领其所有人,达到数百人,毅然渡江。以前的将军仍然属于他们的统一摄影,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军队,这是荀氏族的又一次大规模迁徙。当他们到达首都时,皇帝下令,派荀组和西阳王司马阳共录书事,各加班剑60人。
主持郊祀
大兴二年(公元319年),晋元帝渡江,与大臣商议立郊祭仪。尚书令刁协,国子祭酒杜夷不同意,认为应该去都洛邑修礼。根据汉献帝都许昌的立郊,司徒荀认为应该在这里修奉。王导、仆射荀松等都同意荀组的意见。于是皇帝听从了荀组的建议,在建康城南郊立郊丘作为祭地。永昌初,又迁荀组为太尉,领太子太保,还没到任,就去世了,时年65岁,头衔元。
荀组:西晋大臣,他担任过什么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