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李治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大唐开国后的第三代皇帝李治 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是皇帝。公元683年,唐永淳二年,唐高宗李治病逝。皇太子李显继位为唐中宗。

临死前,李治为自己死后的朝廷格局做了一定的安排。

@ 他让首相裴炎作为唯一的辅政大臣来辅助新皇。@ 给妻子和武则天仲裁国家大事的权利,“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李治的遗诏对后来代唐称帝的武则天来说非常重要。

李治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已经60岁了,本来应该把全部权力还给新皇李显的武则天,继续有权名正言顺地参与国政。

唐中宗李显继位时,实际年龄已超过27岁,这么大的年龄,亲政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李治仍然给他的权力蒙上了枷锁,不仅杀死了一个辅政大臣,还允许天后武则天继续干政。

继位后不到一年,李显就被武则天废除了。这种行为离不开李治遗诏赋予的权力。

后来武则天能称帝,也离不开李治遗诏留下的隐形帮助。

李治不知道皇帝集权的重要性吗?不知道太后干政的危害吗?

那他为什么要允许武则天在自己死后继续拥有巨大的权力呢?

下面,就我个人的看法来谈谈这个话题。

第一,李治担心李显缺乏经验

李显,唐中宗,并不是李治最喜欢的继承人,在他之前,高宗朝还有三位皇太子。

一个是他同父异母的长兄李忠,另一个是他的同胞兄弟李红和李贤。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三位高宗朝的前皇太子,要么因病去世,要么被废除,后来又有了第四位皇太子李显。

而且,李显的两位同胞兄弟李宏和李贤都深受唐高宗的喜爱。如果不是特殊原因,就不能轮到李显成为皇位继承人。

虽然唐中宗李显继位时已27岁,但他成为皇太子才三年。

在他成为皇太子之前的生活中,他根本没有被培养成皇位继承人。成为皇太子后,他只学习了三年。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除非天赋很高,否则很难理解和控制皇权。从李贤后来的经历来看,他显然没有成为皇帝的天赋。

知子莫若父,李治知道李显没有多少经验,暂时不适合做一个大权独揽的皇帝,还需要继续学习和理解。

@ 在安排辅政大臣继续协助李显的同时,李治还安排了武则天的监督。

武则天是李显的生母,长期帮助李治管理政府,有足够的工作经验,在李治看来,是最适合帮助李显成长的人。

第二:李治给李显找了个帮手

李治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在李治去世之前,他为李显安排首相裴炎担任辅政大臣,但李治担心辅政大臣的权力会压制皇权,即相权压倒皇权。

李治亲身经历过这种可能的情况。

当李治成为皇帝时,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为他安排了长孙无极和李积作为辅政大臣。

李治继位初期,长孙无忌大权独揽,十年来,相权压制皇权,让皇帝李治当得很不舒服。

幸运的是,另一位辅政大臣李积代表军队势力站在皇权一边,帮助李治在权力斗争中战胜长孙无极,李治才能掌握权力。

有了自己的亲身经历,李志当然不希望继承人李显也遇到同样的困难。他要求李显长大前有人护送李显。

所以,在选择裴炎作为辅政大臣的同时,也选择了武则天制衡裴炎。

第三:李志希望他的执政理念能够延续

李治在位时,为了皇权的稳定,与以叔叔长孙无极为首的老派重臣、以他们为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进行了激烈的权力斗争。

有争夺权力的因素,也有执政观念不同的因素。

为了赢得权力斗争,李治找到了一个亲密的盟友,他的妻子武则天。除了夫妻关系,他们还有权力联盟。

武则天帮助李治几十年。后来,在李治的认可下,他成为与李治并立的“二圣”之一。李治晚年生病,委托武则天处理政务。

作为权力联盟,夫妻合作相当愉快。

显然,这种快乐是基于李治和武则天的执政理念,武则天对政务的处理符合李治的意愿,才有了近30年的合作。

作为皇帝,李治当然希望自己的执政理念在死后能够延续下去,这大概是他最大的执念,除了让大唐江山永存。

因此,在不确定继承人李显的执政理念是否与自己一致的情况下,他给武则天一定的权力,安排武则天帮助和监督李显。

在李志看来,武则天与自己志同道合,当新皇帝李显违背自己的执政理念时,武则天应该纠正李显的过失。

第四:李治应确保他死后朝堂的稳定

武则天长期协助李治,并与李治并称“二圣”,自然有自己的拥戴者。

这些支持者可以被称为“后党”。他们以武则天为基础,站在法庭上。经过几十年的武则天管理,“后党”数量众多,占据了相当大的权力份额。

如果武则天失去了权力,很难保证大量的“后党”未来未知,也很难保护新的权力受益者将发动权力斗争来消除这些“后党”。

无论如何,都可能导致朝廷的混乱,不利于大唐江山的稳定和新皇的执政。

因此,李治需要给“后党”希望,让武则天死后继续拥有一定的权力,这是李治为稳定“后党”和法庭所做的准备。

事实上,李治希望武则天能够安心退休。

李治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

他遗诏中所说的“军国大事有决者,取天后处分”的真谛是,如果皇帝和宰相能够和谐共处,顺利解决国家大事,就没有必要再去武则天了。

武则天实际上没有权利处理政府事务,这是李治对武则天的一种防御。毕竟,李治不仅担心相权压制皇权,还担心后权压制皇权。

但他不认为武则天可以利用他授予的权力废除李显,然后慢慢走上女人称帝的道路。

唐太宗李世民曾总结道:“以史为镜,能知兴替”,作为李世民的儿子,李治当然知道这句话。

唐朝以前,有很多太后干政辅政,然后把国家搞得一团糟的例子,但没有女人当皇帝的例子。

没有先例,就限制了李治的想象力。他能想到的最糟糕的后果无非是西汉初期吕后乱政。

但吕后乱政后,汉朝皇权仍回到刘家手中,并继续蒸蒸日上。

这是历史对唐高宗李治思考的局限性,@ 在他死前,反复思考,或者让武则天继续保持相当大的权力。

至于后果,他真的没想到。我们来看看带来的文章。


李治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李治临终前是如何安排朝中大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