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盖(生卒年未知),字公覆,零陵泉陵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
作为一个严肃的人,善于训练士兵,每次征兵,他的部队都勇敢善战。早年为郡吏,后跟孙坚南闯北。孙坚遇难后,黄盖跟随孙策、孙权“一周旋,舞刃屠城”。诸山越不宾,黄盖活跃在镇抚山越一线,前后九县,所在悉平,迁丹杨都尉。13年(208),建安与周瑜在赤壁抵抗曹军,与他隔江相望。建策火攻,并派人送伪降书给曹操。数十艘蒙冲和斗舰被调动,装满浸油柴草,包裹在帷幕上,然后跟随。引船驶向对岸,突然纵火焚烧曹军船只和军营,大败曹军,升武锋中郎将。武陵蛮夷反不久,攻打城邑,黄盖以500人,放其半入,拦腰截击,大破诸贼。春去夏来,寇乱尽平。后来平讨长沙益阳县山贼,加偏将军。官到偏将军,武陵太守。有一个黄柄。
[img]99764[/img]
人物生平
侍奉孙氏
原本是南阳太守黄子廉的后裔,但家庭分居后,黄盖的祖父搬到了零陵。后来,村民们都死了。黄盖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仍然雄心勃勃。虽然他很穷,但他仍然经常为自己付出代价,学习兵法。后来,他担任县官,被调查为孝顺,晋升为公府。
第一年(190年),孙坚举义兵,黄盖跟着他。孙坚南下山打败草寇,北下董卓,于是任命黄盖为其他部门的司马。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战死,黄盖先后跟随孙策、孙权,披甲转战南北,冒死攻城略地。
安抚山越
山越诸部落不愿归服孙吴,或有贼寇作乱的县份,总是以黄盖为当地行政长官。
石城县的官员,特别难以约束管理,黄盖便任命了两个历史,分别主管各部门。他教这两个人说:“我这个县长没什么天赋,只是靠武功得官,不是当文官而出名。现在贼寇还没有平定下来。我经常有军事任务,把所有的公文处理事务都托付给你们两个。你应该监督检查各个部门,纠正和揭露他们的错误。你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处理或承担事情,如果有欺骗和欺骗行为,我无论如何也不会处罚,你只是尽你最大的努力,不要给他们带来坏头。”
[img]99765[/img]
起初,两位官员害怕黄盖的威严,日复一日地尽职尽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官员认为黄盖没有阅读文件,逐渐疏散了他的公务。黄盖也对他们的松懈和懒惰感到不满。他时不时地检查和掌握了几个不守法的例子,所以他邀请了县里所有的官员举行宴会和肉招待,并提出了违反法律和纪律的案例。两位史无话可说,都磕头请罪。黄盖说:“我以前警告过你,最后不会用鞭子和棍子惩罚你,也不会骗你。于是杀了这两个人。全县官员震惊恐悼栗。
后来,他转任春谷县县长、寻阳县县长。他前后任职的九个县都安全稳定。再次晋升为丹杨都尉,抑豪强济贫弱,使山越真诚归属。
赤壁献策
建安13年(208年),北方曹操南下,黄盖跟随周瑜和曹军在赤壁作战。两军对峙,黄盖提出火攻战术,亲自欺诈。周瑜认为这是可行的。
战争当天,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装满了工资草膏油,外用赤帘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行走。黄盖先向曹操投书通报投降,使曹军看到黄盖船来了,毫无戒备。黄盖随后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乘风势影响曹军岸上的军营。不幸的是,黄盖在战争途中被流矢所掉进了水里。当他获救时,吴军认不出是黄盖,把他放在厕所的床上。黄盖只有自己叫韩当,韩当发现他时,流着泪解开衣服,才能保住自己的生命。尽管如此,曹操还是被武锋中郎将军击败。
[img]99766[/img]
老当益壮
赤壁之战后,武陵发生蛮族叛乱,攻击城市。黄盖被调到太守。当时县里只有500人。黄盖使用了战术,打开了城门,把蛮族士兵带进了城市。当他进入一半时,他立即发动了攻击,杀死了数百人,收复了失去的城市,杀死了他的领导人,释放了投降者。在第一季中,所有的混乱都被平静下来,当地部落的领导人以礼相待。
不久,长沙县益阳县也受到山贼的侵犯。黄盖再次平静下来,孙权将他提升为部分将军。最后,他死于任职。中国人想念他,直到孙权登上王位,追溯他的一生成就,并将他的儿子黄柄爵位为关内侯。
黄盖:三国时期东吴名将严肃,善于训练士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