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崇祯如果不杀魏忠贤,用魏忠贤制衡东林党,能救大明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故事。
魏忠贤多重人格,这位被中国人骂了300多年的大太监,应该肯定他隐形的一面。木匠皇帝明熙宗在临死前特别告诉弟弟朱由检(后来崇祯皇帝),魏忠贤“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人即将死亡,其言也善。朱由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魏忠贤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这与他的个人感受混合在一起,但最重要的是,他意识到魏忠贤在处理“重大事件”方面的清醒和决心,特别是在维护整体形势、了解他人的善行和明确的奖惩方面。公平地说,为了巩固个人权力,魏忠贤有残忍和邪恶的一面。然而,从他曾经排斥众议,大胆利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诽谤的熊廷碧,抛开私人抱怨、违背自己的意愿推荐赵南兴、孙承宗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仍然关心大明。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稳定,应得到认可和肯定。
[img]99693[/img]
明朝死于崇祯皇帝手中,崇祯上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铲掉魏忠贤的党羽。魏忠贤死后17年,明朝灭亡。据说他死于流寇,但他死于东林党。天启朝时,民变零星,没有形成规模的民变。崇祯后期,不是民变,而是直接造反,规模广泛传播到明朝大部分朝代。著名的有张献忠、李自成、高迎祥。为什么天启帝在世时,魏忠贤的乱政如此强大,人民却不造反,而崇祯后期却有那么多人造反?要知道,天启帝爱木工,不理朝政,而崇祯不贪财,不好色。他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衣服上打补丁。原因是国家经营的命脉国库收入。万历朝改革后,工商业发展迅速。当时出现了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魏忠贤上台的一项政策是征收工商税,并大力征收工商税。为什么要收?这个国家没有钱。当时辽东后金逐渐强大,导致明朝边关战士不断攻城,打仗需要钱。魏忠贤通过大力征收工商税,使边防资金落地,国库资金在天启时逐渐增加。
[img]99694[/img]
魏忠贤倒台后,东林党上台后坚决反对征收工商税。东林党代表了地主资本家的利益。每当皇帝说他没有钱征税时,他们就会说“朝廷怎么能与人民争利呢?”。例如:天启朝时,江南光茶税一项就有20万两个收入,而崇祯皇帝时连10万两个都收不到。那不征工商税打仗的钱从哪里来呢?所有这些税都增加在农民身上,东林党也取消了矿业税。所谓的煤炭老板不纳税,资本家也不纳税,但每年保持一亩三分地的农民每年都会增加税收。更何况东林党为了减少王朝的财政支出,裁掉了各地的驿馆,使许多人失去了工作,其中一个是结束明朝的李自成。东林党的灾难一直持续到清末。魏忠贤杀死的明朝大厦瞬间瓦解,反之可以延续明朝的统治时间,但久病无药可治,明朝早晚土崩瓦解。返回搜狐查看更多您想要保存的内容,并将其粘贴到本文本框中
如果崇祯不杀魏忠贤, 崇祯能用魏忠贤救大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