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乱世出英雄。整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快来看看。
黄初二(221年),曹魏镇西将军曹真率军征服占领河西的叛徒。最后,魏军大获全胜,歼灭了5万多名敌人,俘获了大量牛羊等战利品,不仅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也使西域重新属于中原王朝。太和五年(231年),大司马曹真病逝,司马懿成为曹魏与蜀汉抗衡的支柱。曹真和司马懿相比能力如何?
一、曹操养子
曹真出生于沛国曹氏,是曹邵的儿子,也是曹操的侄子。中平六年(189年),曹操对董卓的专权不满,于是率先起兵求董。于是曹邵去投靠帮助曹操。豫州刺史黄婉与曹操不和,想杀他。结果曹操在曹邵的保护下逃跑,却被黄婉杀害。
[img]99547[/img]
曹操为曹邵的死感到难过,可怜的侄子曹震还年轻。因此,为了报答曹邵的救命之恩,他接受了曹震作为养子。曹操对曹震很好,就像自己的儿子一样。他还让他和儿子曹丕一起吃饭和生活。
二、屡立战功
曹真勇敢,喜欢打猎。他曾经遇到过老虎追赶,但他一点也不害怕。他直接用箭射死了老虎。曹操很高兴听到,所以他把精英骑兵虎豹骑给了曹真。曹真爱兵如子。他在军队里和士兵们同甘共苦。当他在军队中没有得到足够的奖励时,他把自己的财富拿出来给了士兵,所以他很受士兵们的欢迎。因此,在曹真的带领下,虎豹骑得更加英勇善战,消灭了灵丘等地的小偷。
建安22年(217年),刘备北上攻打曹操,汉中战役爆发。曹真率军攻打下辨,击败蜀军,晋升为中坚将军。建安24年(219年),夏侯元为蜀将黄忠杀人,曹操震惊极了,于是任命曹真为蜀护军,抵抗刘备。虽然曹真带领军队在阳平击败了蜀将,但他无法扭转失败的局面,最终随曹操撤军。
三、抵抗蜀汉
建安二十五年(二十年),曹操病逝,子曹丕继任魏王。曹丕封曹真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州诸军,东乡侯,防备刘备。张进在酒泉起兵反叛,曹真于是派费曜消灭。黄初二年(221年),曹真率军讨平凉州叛贼,平定河西,开辟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黄初三年(222年),曹丕封曹真为上军将军,都督中外军事,讨伐东吴。曹真在牛渚屯大败吴军,升任中军将军,给事中。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危,临终命曹真、陈群、司马懿等人协助王子曹睿。曹睿即位后,非常重视堂叔曹真,称他为邵陵侯、将军。太和二年(228年),蜀汉宰相诸葛亮出其不意地北伐曹魏,吓得南安、天水、安定三县魏将投降蜀汉。于是曹睿亲自坐镇长安,派曹真抵御蜀军。曹真派张合在街亭大败蜀军,迫使诸葛亮退役,使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重返曹魏。
曹真预料诸葛亮不愿意失败,将再次兴军攻魏,于是派郝昭、王生驻守陈仓,防备蜀军。果然,诸葛亮第二年又出兵北伐。结果,郝昭和王生防备严密,不得不失败。太和四年(230年),曹真被提升为大司马,并获得了进入朝廷的特权。
[img]99548[/img]
曹真看到诸葛亮多次北伐,对曹魏构成了巨大威胁,于是他写信给曹睿,建议分兵伐蜀,一举消灭蜀汉。曹睿听了,于是任命曹真为伐蜀统帅,亲自送他出征。曹真率领魏军主力出子午道,司马懿率兵顺汉水,预计两军将在南郑会师。结果天降大雨,下了一个多月,道路难行,粮草断绝,魏军不得不退兵。曹真在这次旅行中病重,几个月后病逝。
四、曹真和司马懿比较
皇帝追求真功,诏书说:“大司马履忠节,佐命二祖,内不依靠亲人的宠爱,外不骄白屋的人,可谓能持盈守位,劳谦其德的人也是。”(三国志·卷九)
宣皇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贤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自己,求贤若不及;深情而不可预测,性宽容而能容忍。与光同尘,及时舒卷,编鳞潜翼,思属风云。忠于已诈之心,延安将危之命。看其雄略内断,英猷外决,浪费公孙百日,擒孟达于盈旬,自以兵动若神,谋无再计。拥众西举,与诸葛相持。抑其甲兵,本无斗志,遗其巾女,方发怒。杖节当门,雄图顿屈,请战千里,诈欲示威。(晋书·卷1)
曹真是曹魏的名将,深受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的重用。他在击败东吴、开西域、击退诸葛亮的战斗中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可以说是曹魏的名将。然而,《三国演义》极大地丑化了曹真,将他击退诸葛亮,并向司马懿推荐郝昭,这对曹真非常不公平。司马懿也是曹魏的名将,在平定孟达、消灭公孙燕的战斗中表现突出,但在与诸葛亮的战斗中表现不佳。所以曹真的军事能力比司马懿强。如果他活了20年,司马代魏永远不会发生。
曹真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