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宗元,唐代作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下面是这篇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往下看
柳宗元在唐宋八大家中排名第二。韩愈和他发起的古代文化创新运动在唐代掀起了一波散文创作浪潮,形成了唐宋八大家文风清澈、气势磅礴、笔力雄厚的文风。
宋代苏东坡对刘宗元的评价很高,说他的文章内容丰富,读起来很漂亮。与东晋大隐士陶渊明相比,他简单而轻盈的诗歌风格显示了刘宗元的高造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个性仍然很高。
(一)参与“永贞创新”被贬
刘宗元出生在一个官方家庭。自北魏以来,他的祖先一直在朝廷当官。他的父亲延续了家庭传统,并获得了监督皇家历史的职位。在儒家思想强烈的影响下,再加上母亲的言行,他很早就形成了积极的心态和言行标准。
刘宗元出生时,大唐已经度过了繁荣,逐渐衰落。781年,继“安史之乱”之后,又发生了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期间,刘宗元的父亲在夏口工作,刘宗元投奔父亲以躲避战争。夏口是官兵和叛军之间的战场。他亲眼目睹了军阀分离给人民带来的深刻灾难,坚定了他从政为民的理想。刘宗元792年20岁时,被选为贡生,第二年一举高中,从此步入仕途。
唐顺宗继位后,启用王叔文等人进行改革
,刘宗元和王叔文有着相同的政治观点和良好的朋友。在王叔文的推荐下,刘宗元被朝廷任命为礼仪部员外郎,负责礼仪、祭祀和贡献。由王叔文主持,史称“永贞创新”,他积极参与。“永贞创新”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朝廷权力,抑制当地藩镇势力,收回兵权;废除宫市,罢免雕刻坊、维吾尔坊、风筝坊、狗坊、鹰坊等五个坊的宦官;清查打击朝廷和地方贪官;地方税的整顿由朝廷派员直接管理。
[img]99409[/img]
两派政治力量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唐顺宗是一位多病的皇帝。随着病情的恶化,他逐渐失去了对政府的控制能力。以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和朝廷大臣联合一些藩镇向朝廷施加压力,由王子李春监督。
在王叔文因母去世回家守葬期间,唐顺宗为了唐宪宗,将帝位禅让给了李春。唐宪宗继位后,完全否认了“永贞创新”。王叔文被杀,刘宗元等人全部被降职外调。
(二)愿意清贫不畏人言
柳宗元被降职到永州当司马。永州位于湖南、广东和广西的交界处。它非常荒凉,人烟稀少。柳宗元带着60多岁的母亲上任。当地的
一些官员“狗看到人很低”,欺负他被贬,没有为他安排住所,让他找到解决办法。当地寺庙的僧侣们热情地帮助他暂时安排住在寺庙里。那些讨厌他的人也试图陷害他是一个“怪物”。
雪上加霜的情况使柳宗元愤慨不已,写下了《江雪》诗。作者试图用现代诗歌来翻译:
雪天群山的鸟儿都消失了,
纵横交错的路上没有行走的人。
江边小舟上有一位穿着雨衣戴笠的老人,
在船上静静地钓鱼,不怕寒冷和孤独。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是在写场景。事实上,刘宗元与不怕严寒的渔民进行了自比,反击了排斥他的政客,表明他愿意摆脱贫困,不怕人。
柳宗元在永州无权无势,被当地官员监督使用,到处考察人文历史,写了大量散文作品,如著名的《永州八记》,也写了许多歌唱风景的诗。
(三)为柳州人民做好事
815年,被降职到永州的柳宗元苦苦挣扎了十年,并获得了回到首都的诏书。唐宪宗原本想重用他,但遭到了守旧派大臣的强烈反对,不得不派柳宗元担任柳州刺史。唐代的刺史是当地最高的行政长官。在担任柳州刺史四年期间,柳宗元为当地人民做了很多好事。
[img]99410[/img]
柳州原本是一个荒地,流行着残酷的习俗
,人们生活在一起,把他们的孩子典当换钱,但到期不能支付赎金,典当的孩子将被卖给别人作为奴隶。刘宗元发布了一项政令,彻底改变了这一坏习惯。规定奴隶在为债权人服务期间,按劳动收入计算工资,只要工资能偿还债务,就可以恢复自由。这一举措很受人们的欢迎,后来被推广到其他州和县。
柳宗元是一位勤政谋政的父母。看到柳州外有大片荒芜的土地,他动员人民开垦荒地,为当地增加了大量耕地。他非常重视植树造林,亲自带队到山坡上植树。就像现在改善城市环境一样,他亲自安排改善柳州的街道和小巷,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利用一些角落地块进入自然景观,美化人们的生活。他发现柳州人吃水的来源是雨水和河水,没有井水。为什么不用井水?原来当地人自古以来就没有打过井。他教老百姓打井,在城里打了好几口。人们能喝到干净甘甜的地下水,不能说是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刘宗元意识到,要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素质,关键是从儿童开始,提高文化知识水平。上任后,他亲自创办了一批学校,并采取了多种方式鼓励孩子们学习。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花时间接待来咨询的年轻学生,耐心地回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
文末补语:819年,柳宗元去世,在从柳州返回首都的路上。柳州人专门建了一座罗池庙来纪念他。后来寺改名为柳侯祠,至今仍在。
柳宗元的一生是什么样子的?他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