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统(193-228)字公绪。会稽县乌伤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祥罗军之子。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罗统二十岁时,曾任乌程国相,任内有政绩,使国中民户过万。又迁为功曹,行骑都尉。曾劝孙权尊贤纳士,省役息民。后来,他成为了一名忠诚的中郎将军。凌统将军去世后,他领导了他的部曲。由于战功,他偏向将军,封为新阳亭侯,担任帮助和监督。黄武七年(228年),罗统去世,年仅36岁。有十卷,现在已经丢了。
人物生平
少年立志
罗统,字公绪,籍贯会稽县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他的父亲罗俊,官员到陈国相,因为不同意袁术借粮的请求,暗杀了他派来的刺客。
[img]99051[/img]
建安四年(200年),罗统的母亲嫁给了华欣做妾。罗统当时八岁,就和亲戚一起回到了黑伤。他妈妈来告别。罗统告别母亲上车后,脸朝前,不往后看。他妈妈哭着跟在车后面。开车的人说:“我妻子还在那里。”罗统说:“我不想增加我母亲的思念,也不想回头看他。”
他为自己的母亲服务,甚至恭谨。那时候年纪大了,乡下和远方的人大多生活困难,骆统为了帮助他们而减少了饮食。他的妹妹仁爱有德,守寡无儿回娘家,看到罗统的样子心里很难过,多次问他为什么。骆统说:“士大夫们连糟糠都吃不饱,我怎么能想到自己一个人吃饱呢?他的妹妹说:“真的,为什么不告诉我,把自己折磨成这样呢?所以她把自己的食物给了罗统,并把它告诉了她的母亲。他的母亲也认为他很贤惠,所以她要求人们分发施舍食品。罗统因此出名了。
惠泽百姓
建安十七年(212年),孙权作为一名将军兼任会稽太守。罗统20岁,被试用为乌程国相。乌程有1万多户人家,都称赞他能仁惠治理。孙权称赞他,称他为功曹,代表他骑都尉,并将表兄孙辅的女儿作物给他为妻。罗统致力于补救考查时政。如果他有什么经验,他永远不会让事情过夜。他经常说服孙权尊重和接待善良的人,勤奋地探索当前的缺点;宴会奖励,可以让每个人分开,嘘他们,亲密,激励他们说心,观察他们的兴趣,让他们感激戴德,回报,孙权接受了罗通的建议。
孙权可以在早期阶段推动诚实的人,求贤若渴,像孩子一样同情人民;同时,量能授器,德能容人,亲以致爱,这与罗统的真诚、正直和建议密不可分。
[img]99052[/img]
上疏勤政
罗统后来担任建忠中郎将,带领武射官3000人。凌统死后,他又领导了凌统的军队。
当时税收征兵种类繁多,瘟疫流行,民户数量减少。罗统于是上奏说:“臣听说君主治国,以占领疆土为强富,控制威福为尊贵,发扬德义为荣耀,永垂胤嗣为大福。然而,财产需要依靠人民的生产,强烈依靠人民的力量,权力依靠人民的力量,福佐依靠人民的繁荣,道德依靠人民的繁荣,仁义依靠人民的实施,这六个方面完全可用,然后顺应命运,继承幸福,祝福国家巩固国家。《尚书》里有句话:“没有国君,人民就不能和平,没有国君,国君就不能开辟疆土。“推理来讨论,就是人民因为君王治理而稳定,君王因为人民的帮助而立国,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现在强敌还没有消灭,世界还没有稳定,三军有无尽的战争,河边有不懈的警备,税收征管,总是积累苛刻,加上瘟疫造成的死亡灾难,县空虚,荒芜的田野。听到所辖城市的报告,人们的户口越来越少,大部分都是残疾老人,很少有年轻人。听到这种情况后,为臣们焦虑不安。考虑到原因,主要是因为小民不讲道理。他们既有安土重迁的习惯,又因为先后出门当兵的人,生活艰苦,没有食物和衣服。当他们死的时候,他们不能埋葬他们的家。因此,他们更依恋家乡,害怕远行。他们认为远行和死亡一样可怕。每次征收劳动,贫困家庭负担沉重的人都会先被派去。稍有财产的人,就出家用钱行贿,不顾倾家荡产。轻率剽窃的人逃离了深山险恶的地方,与盗匪为伍。人们贫穷、疲惫、饥饿、悲伤、易怒,生产不安,不安生产更导致贫穷,更贫穷的生活没有乐趣,所以饥饿,邪恶的心诞生,叛逆的人越来越多。大臣听说,在民间,如果家庭生活不能勉强自给自足,大多数人都不会抚养儿子。即使是那些屯田士兵和穷人也抛弃了他们的孩子。上帝抚养这些孩子,父母杀了他们,担心这种情况会冒犯世界,破坏阴阳,认为陛下创造的国家是无尽的成就,强大的邻居敌人不能立即消灭,边境防守不是一个月可以消除,民兵减少损失,后生者不能抚养,这不是一个长期的,最终成功的好场景。国家有人,就像船行水上一样。水平静的时候,船是稳定的,水搅动的时候,船是不安的。人虽愚蠢,但不能欺骗,虽弱但不能压力。圣明君主重视他们,是祸福由他们决定,所以君主要与人民沟通信息,以便根据时事和民情制定合适的政策。如今,官员们处于接近人民的地位,但他们以周到的工作为能力,从他们那里得到的超出了当前国家的迫切需要。很少有人能用恩惠来治理他们,这符合陛下的仁慈和正义,他们像上帝一样覆盖大地,并给予他们勤奋和同情人民的善良。官员的政务,人民的习俗,日益颓废,逐渐衰落,其势不能再推迟太久。在病情恶化之前,除了灾难没有扩大之外,疾病的治疗应该赶上。我希望陛下能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抽出一点空闲时间,仔细思考,补救不足,寻求远见,抚养剩下的人,增加人力和财富,使国家事业与三光(日、月、星)相同,与世界相等。为臣罗统这个大愿能够实现,也足以死而不朽。孙权深受感动,特别重视他的意见。
[img]99053[/img]
防蜀御魏
黄武二年(222年),罗统随大都督鲁迅在宜都击败刘备,战后晋升为偏将军。
刘备逃往白帝城时,徐盛、潘章、宋谦等各自写信,要求孙权乘机攻打蜀国。孙权征求了鲁迅的意见。罗统、朱然、鲁迅认为曹丕正在大规模集结军队。表面上看,他们请求吴帮助刘备。事实上,他们有危险和邪恶的计划,所以他们应该迅速撤军。不久,魏出兵,吴三面受敌。
同年,曹仁带领军队进攻助须,另派部将常雕等进攻中洲,罗统与严圭共同抵抗并将其击败,罗统因功被封为新阳亭侯。
英年早逝
罗统后来担任了帮助和监督。他多次陈述了对当前政治有益的看法,并在前后写了几十次书。他所说的情况和建议是非常合理的。特别是,他估计,招聘措施将鼓励民间邪恶和破坏习俗,这很容易使人民产生叛乱的心。他应该急切地停止。孙权和他反复辩证,最后按照罗统的意见处理。
罗统于公元228年(黄武七年)去世,年仅36岁。
罗统: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学者任有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