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与谢万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他的成就是什么?

谢万(320-361年),字万石,陈郡阳夏县人,东晋大臣、名人,太常卿谢旭第四子,太保谢安弟弟。

谢万出身陈郡谢氏,才华横溢,善于清谈。起家司徒,参加兰亭雅集。曾任抚军中郎,协助会稽王司马昱。作为吴兴太守,颇有政绩。哥哥谢奕去世后,接任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并带领淮南太守。大司马桓温执政,跟随西昙一起北伐前燕。不听王羲之的劝诫,大败而回,导致豫州大部分沦陷,坐罪废为庶民。升平五年(361年),病逝,时年四十二,获得散骑常侍。谢万举止轻浮,被阮裕嘲讽为“新出门户,诚而无礼”。

主要成就

豫州是谢氏家族的领土,是谢氏家族蓬勃发展的实力基础。谢万在谢尚和谢奕之后继承了豫州的刺史。正是在谢安和谢万兄弟的努力下,陈军谢氏逐渐崛起,成为东晋顶级豪门。

[img]98776[/img]

轶事典故

论证八贤

谢万曾写过《八贤论》,评论渔夫、屈原、司马季主、贾谊、楚老、龚胜、孙登、季康的优缺点。他认为退休者更好,官员更差。孙绰反驳了这一理论,认为自己无法从源头上确定优缺点,并反复与谢万争论。

直责岳父

谢万曾乘坐平肩舆,直到扬州府衙去见岳父王述,直言不讳地指责道:“人家都说君侯傻,君侯真傻。”王述道:“外面不是没有这样的说法,只是我大器晚成。”

万石雅量

支道林东还,建康名士到征虏亭送行。蔡系先到,坐在支道林旁边。谢万后到,座位离支道林稍远,便趁蔡系离座占据座位。蔡系回来后,发现谢万占了自己的座位,一怒之下竟将谢万连人带坐垫都掀翻在地。谢万的帽子掉了下来,但没有闷闷不乐。整理好衣服后,他平静地坐着,对蔡系说:“你真是个奇怪的人。你几乎伤了我的脸。蔡系回答说:“我从来没有想过你的脸。两人都不介意。

攀安提万

有人问支道林:“王胡之和二谢相比,怎么样?”支道林说:“当然是仰望谢安,支持谢万。”他的意思是王胡之介于两人之间,不如谢安,但比谢万好。

[img]98777[/img]

裂眼相争

王羲之曾问徐问:“你觉得谁比谢安和谢万强?”徐问还没回答,王羲之说:“谢安的话,他一定要善待别人,说你强。如果谢万,你会说这句话,和你争论!”

拜访王恬

谢万和谢安路过吴郡,想拜访名士王田。谢安劝道:“王天不会理你,还是不要去。谢万不听,便独自前往。王天陪他坐了一会儿,便进去洗头。但是谢万认为王恬是要善待自己,显得很开心。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王天散发出来,坐在院子里的胡床上晒头发,看起来傲慢,没有社交感谢的意义。谢万回来后,向谢安诉说委屈,谢安说:“阿奇(王田小名)不会做作啊。”

轻慢诸将

谢万北征时,犹自吟诗啸傲,不知安抚士兵。谢安忧心忡忡,不但亲自慰勉万将,还对谢万道:“作为元帅,你应该经常宴请诸将,以取悦军心。谢万便召集诸将,但无话可说,只是用如意指着诸将说:“诸君都是劲卒。当时,将军们都以兵卒为忌讳,谢万却称诸将为卒,引起诸将的怨恨。谢万寿春战败后,部将想趁机杀了他,但由于谢安的原因才没有实施。

[img]98778[/img]

禹汤之戒

谢万战败后,他写信给王羲之:“我很惭愧,辜负了你一直对我的关心。”王羲之看到谢万依然傲慢,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笑着说:“这是夏禹和尚唐警告自己的话。”

衿抱未虚

谢安曾对侄子说:“中郎(即谢万)几千年来一直是独一无二的。”谢玄说:“中郎的思想不够开放,怎么能算是独一无二的呢?”


与谢万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他的成就是什么?与谢万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他的成就是什么?

,,,,,,,

  • 揭秘:东晋宰相谢安和飞水之战不得不讲故事
  • 谢安:谢安在中国历史的大舞台上表演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东晋8万士兵一举击败前秦80多万军队,不仅让国...

  • 司马德宗究竟是不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
  • 关于司马德宗的生理状态,各种史籍的记载如出一辙。《晋书·安帝纪》称“帝不惠,自少及长,口不能言,虽寒暑之变,无以辩也。...

  • 楚蒜子,东晋奇女子:六位皇帝一生三次垂幕听政治
  • 东晋历史上有一个传奇女人。她天生丽质,优雅,但命运总是和她开残酷的玩笑。自从她成为女王以来,她一生中经历了六位皇帝...

  • 王羲之是怎么死的?书法家王羲之累死了吗?
  • 王羲之(303-361年,一作321-379年),字义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心研...

  • 前梁太祖张轨:因永嘉之乱被迫割据独立名臣
  • 张轨(255-314年),字士彦,雍州安定县乌氏县(今甘肃省平凉市西北)人。西汉常山王张耳的十七世孙。以儒学著称的张轨家世孝廉...

  • 东晋名臣温桥:平乱不久就去世的人,像丧亲一样哭泣
  • 当建康城被收复时,叛军们忙着逃跑。在恐慌中,没有人能照顾到一个孩子,那就是9岁的皇帝司马衍。义军冲进城市后,他们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