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282年),字伯登, 陈郡阳夏县人,魏晋大臣,东晋名相谢安的曾祖,陈郡谢氏的开基始祖。
勤奋好学,选为太学生。毕业后,我和大司农桓范一起工作。高平陵政变期间,桓范被阻止外出。被太傅司马懿重用,授予农中郎将,负责屯田事务。西晋太康三年去世。
人物生平
谢生活在东汉末至三国,出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九年(214年)。曹魏成立后,他被选为洛阳太学。毕业后,他担任魏明帝曹睿的大司农府官员。
[img]98771[/img]
曹魏齐王芳十年(249年),高平陵发生变化。太傅司马懿利用曹爽的兄弟与曹芳一起参观高平陵,发动政变,关闭洛阳大门,并命令郭太后大司农桓范领军,接管曹羲领军。桓范即将应命,但他的儿子以皇帝在曹爽身边,劝桓范投奔曹爽,桓范最终改变了主意去高平陵。旅行时,包括谢志在内的大司农属官员都劝阻桓范,但桓范不听。他独自骑出城,劝曹爽带着天子搬到许昌,与司马懿作斗争。曹爽不听。最后,他被指控以诬告谋反罪送上了法庭。桓范和曹爽是一个党,一起处死,杀死了三个家庭。
谢志没有参与其中。作为司马懿,他是同乡,提交任典农中郎将。根据《通典》职务官员的说法,曹公置了典农中郎将、都尉、校尉。魏略说:典农中郎将,太祖(曹操)置,秩比二千石(属于五品高官)。魏晋时期,毛杰、任军、司马昭、杨肇等曾任典农中郎将的人都不是闲人。
主要成就
当时魏蜀吴三国争霸,司马懿派谢崇常驻长安(曹魏西都),教民耕种, 五谷丰收。桑树种植,处处绿野平类。
[img]98772[/img]
谁能统一世界,还没有预卜。除兵强将勇,战略得当外,还必须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即俗话说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典农中郎将于东汉末年建安初,曹操从枣之议置,在屯田地区实施,负责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职权与太守相长。根据考试《典农中郎将》系官名(见《资治通鉴·献帝建安元年》),胡三省引用了《魏志》:曹公置典农中郎将,秩二千石;典农都尉,秩六百石或四百石,典农校尉,秩比二千石。“典农中郎将与典农中尉实际上是屯田太守,凡农业、田租、民政,无所不管。都尉相当于县长或县长。魏末改典农中郎将,典农校尉为太守,典农都尉为令,长。
诸葛亮六出祁山,但最终因粮草不断而撤军。在担任魏国典农中郎后,他的士兵很强壮,有足够的粮食和草。最后,他击败了吴国和蜀国,并统一了三个部分。谢杰做出了巨大贡献。
魏晋时期的大臣,被司马懿重用,负责屯田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