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恭东汉大臣、名将、上谷太守耿况的孙子, 下面就为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有兴趣的小伙伴们继续往下看。
耿恭坚守西域,宁死不屈。最后,他带领剩下的13名士兵回到玉门关。可以说,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是最能体现汉代“犯我强汉”的英雄主义和精神的行动。
然而,当耿恭于76年回到洛阳,两年后的78年,汉章帝逮捕了他并入狱,削减了他所有的职务,把他赶回了家乡,从此再也没有叙述过。这是怎么回事?
[img]98226[/img]
“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汉代在西域建立了汽车师国,将汽车师分为前后两部分。关宠和耿恭分别担任戊己校尉,每人驻扎数百人。后来,北匈奴率领军队入侵,杀死了汽车师后国王,迫使汽车师后国投降,围攻耿恭驻扎的金浦城。后来,耿恭退守疏勒城后,北匈奴与汽车师后国联盟包围了疏勒城。
在此期间,耿恭与敌人斗智斗勇,多次击败敌人围攻。同时,它克服了城市缺水、缺粮等困难。最后,在东汉援军的帮助下,数百人只剩下13人回到玉门关和洛阳。
可以说耿恭的故事令人振奋,耿恭的精神也值得一本特别的书。然而,为什么汉章帝在两年后就这样对待耿恭呢?
先来看看耿恭回来后发生了什么。
耿恭回到洛阳后,汉章帝封他为骑都尉。77年,汉章帝提拔他为长水校尉。同年8月,金城和陇西羌族人造反。汉章帝派代理车骑将军马防和耿恭率军平叛。耿恭屯守卫汉罕,多次与羌族作战,并取得了许多胜利。
2078年秋天,马防组织与羌人进行了一场布桥大战,让羌人投降1万多人。从那以后,马防回到朝鲜,耿恭留下来继续与那些没有投降的羌人作战。最后,耿恭投降了13个没有投降的部落的数万羌人,耿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据《资治通鉴》记载,此时与耿恭有仇的马防诽谤耿恭,称他“不愁军事,被诏怨”。于是,汉章帝逮捕了耿恭,解除了他所有的职务,并把他送回了家乡。最后,耿恭死在家里。
汉章帝严厉处理耿恭的理由很奇怪,他全靠马防所说的“不愁军事,被诏怨”,给予耿恭处罚。也没有看到他做过任何调查研究。所谓“不愁军事”,就是不注意军事。不注意军事事务,他还能让13个部落的数万羌人投降吗?此外,耿恭是一个不注重军事的人,他能以数百人孤城抗击北匈奴和车手后国联军的强大进攻,不愧为一代名将?至于“被诏怨”,也就是说耿恭接到圣旨时抱怨。耿恭有什么可抱怨的?如果耿恭真的抱怨,他为什么抱怨?汉章帝把情况搞清楚了吗?
[img]98227[/img]
事实上,当耿恭在西域被围困时,汉章帝并不打算救他。当时,包括司空第五伦这样的大臣说,太远了,没有必要救援劳动人民。最后,司徒鲍玉说:“今天的使者在危险的地方,急于放弃,外面是野蛮人的暴力,内部是伤害死者的大臣。当权力完成时,一切都是无限的。匈奴就像一个复犯,陛下将如何使用它?”
鲍昱的话说得很清楚,如果不救,以后就不会有人为朝廷努力了!也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汉章帝最终不得不出兵。
耿恭终于回到洛阳后,汉章帝虽然给了他奖励,但没有什么特别的待遇,没有被封为将军,也没有被封为侯爵。耿恭可歌可泣的行动,即使封侯,也应该在全国树立榜样。
那么,汉章帝为什么要对待耿恭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怕耿恭功高,怕耿恭功高后威胁他的统治。
可以说,耿恭的“十三将士归玉门”在当时的影响力相当大,令人振奋。耿恭的名气也变得很大。这一定让汉章帝担心。碰巧马防又贪婪了他。可以说,这是汉章帝的怀抱。因此,耿恭的所有职位都没有经过调查就被撤回,永远不会被叙述。
耿恭是谁?为什么他最终被永不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