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18年(1661年),顺治皇帝选择将王位传给八岁的皇帝三子玄烨,这是历史上的康熙皇帝。与此同时,顺治皇帝也改变了满洲贵族担任“辅政王”的传统,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共同保护幼主。
顺治皇帝的安排可以说是“一次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是怎么回事,顺治皇帝为什么选择这四个人当“辅政大臣”?本文将告诉你答案。
[img]97849[/img]
多尔根专政给顺治皇帝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阴影。
清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突然去世。因为皇太极之前没有对皇位继承做出明确的安排,皇太极的长子、肃亲王的豪格、皇太极的弟弟、瑞亲王的多尔根都盯上了皇位。双方不让步,甚至有火并发的危险,新兴的清朝立刻陷入了巨大的危机。
最后,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倡导下,六岁以下的皇太极第九子福林登上了王位,这是历史上的顺治皇帝。济尔哈朗和多尔根担任辅政王,共同代表政府。其中,郑亲王济尔哈朗是多尔根之前的第一辅政王。
[img]97850[/img]
但很快,多尔根也开始了对政敌的打击和报复。
第一个“受苦”的是郑亲王济尔哈朗。顺治四年(1647年)2月,多尔根将济尔哈朗踢出权力中心,让他带兵南下打仗,让弟弟豫亲王多铎成为新的辅政王,理由是济尔哈朗建筑府第一个逾制,擅自使用铜狮、铜龟、铜鹤。
随后,多尔根分化瓦解了两黄旗的高级官员和将领,索尼、鳌拜、遏必隆等人都受到了压制和排斥。
当然,对于他最大的政敌豪格,多尔根也没有心慈手软。即使豪格统兵平定四川,手刃张献忠,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仍然无法逃脱多尔根的迫害。最后,他在监狱里被多尔根折磨死了五年(1648年)4月。
到目前为止,多尔根将异己全部排除在外,在朝廷中是“一家独大”。
[img]97851[/img]
随着多尔根越来越专政,他与顺治皇帝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 多尔根已经把自己凌驾于皇权之上。
多尔根胁迫顺治皇帝先后晋封为“叔叔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还将皇帝的玉玺和印信全部带回家中。与此同时,他还任命了两面白旗的官员和将领,全面控制朝廷局势。这时,顺治皇帝已经完全架空了。
@ 顺治与孝庄之间的母子关系受到了很大的干扰。
多尔根制定了严格的“后宫不能干政”制度,将“两宫太后”排除在朝局之外,即孝端文皇后和孝庄文皇后。他还尽力限制顺治与孝庄的接触,使他们长时间无法见面和交流,这也为顺治与孝庄之间的母子不和奠定了基础。
第三,顺治皇帝在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控制。
无论是顺治的日常生活,还是顺治的学习,多尔根都做出了粗暴的干涉,甚至多次突然带顺治皇帝离开北京。
这些都给年轻的顺治皇帝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全感,同时也让他对多尔根产生了极大的怨恨。
顺治七年(1650年)12月初九,多尔根死于古北口外的喀喇城。在当时的压力下,顺治皇帝被封为“茂德修道广业为安民立政、敬义皇帝做出贡献”,庙号“清成宗”,并为其举行了盛大的葬礼。
然而,仅仅两个月后,在郑亲王济尔哈朗等人的支持下,顺治皇帝就开始对多尔根进行清算。顺治皇帝亲自下令“削爵、撤庙、罢宗、财产入宫”,并清除了埋葬的多尔根挖坟、挫骨扬灰,其全部党羽也被清除。
尽管多尔根已被清算,但它给顺治皇帝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阴影,以至于在顺治皇帝弥留之际,产生了许多顾忌。
[img]97852[/img]
顺治皇帝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以避免“权臣欺幼主”再次上演。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病重,此时顺治皇子中年龄最大的皇次子福全还不到九岁。因为担心一旦他的小儿子继承王位,结果将不可避免地像他一样,经历多尔根一般的皇室王公,然后产生强烈的心理阴影,所以顺治皇帝准备把王位传给他的表弟,来自饶玉县王阿巴泰家族的安亲王岳乐。然而,这一决定遭到了当时顺治皇帝生母孝庄太后和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的强烈反对。汤若望甚至说:
“幼主临朝会影响政局,但帝系的转移也会引发新的危机。”
此时,顺治不得不重新关注儿子。当时,虽然福泉年龄较大,但皇三子玄烨赢得了天花,这是一个额外的“救命符”。此外,孝庄太后和唐若望也支持玄烨继承王位。就这样,顺治皇帝最终决定将王位传给玄烨,即历史上的康熙皇帝。
但在这个时候,康熙还不到八岁。为了避免“权贵欺负幼儿”再次上演,顺治皇帝放弃了他继位的安排,并任命了四名辅政大臣,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索尼是第一个辅助大臣,并规定:
“四辅臣承担国事,裁决平民事务,入白太后(孝庄)。”
为了平衡朝局。
当然,顺治皇帝和孝庄太后选择这四个人作为辅政大臣是有必然原因的。
[img]97853[/img]
一方面,这四个人都来自“上三旗”。
其中,索尼出生在正黄旗,包必隆和奥拜出生在镶嵌黄旗,而苏克萨哈出生在正白旗。此时,“三旗”已由皇帝统一管理。可以说,它已被纳入统治集团。在实际利益方面,“三旗”与皇帝密切相关,这四个人将努力维护皇权的稳定。
另外一方面,这四个人对顺治皇帝表现出了绝对的忠诚,他们在多尔琏专政期间和清算前后。
索尼、鳌拜、遏必隆在与多尔根争夺王位的过程中,坚定地站在了豪格一边。顺治皇帝登基后,即使面对多尔根的多次压制和迫害,他们仍然没有背叛和投降。因此,索尼被罚去盛京看守皇陵,鳌拜差点被多尔根处死三次,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没有退缩,仍然与多尔根作战。因此,多尔根去世后,顺治皇帝重用了他们三人,在朝廷中享有很高的地位。
至于苏克萨哈,他曾经是多尔根的绝对亲信,但多尔根死后,他直接投靠了顺治皇帝和郑王济尔哈朗,果断坚决揭露了多尔根及其党羽的各种罪行,为顺治能够快速清算多尔根集团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得到了顺治皇帝的认可和重用。
就这样,随着顺治皇帝的去世,康熙皇帝登基,形成了“四大臣辅政”的局面。
[img]97854[/img]
然而,“四大部长辅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施。苏克萨哈一直被朝鲜大量官员鄙视,因为它以前的“卖主求荣”行为。此外,两面黄旗和两面白旗之间的历史矛盾使其被其他三人排斥。此外,索尼此时身体虚弱,病情严重,长期休假,克必隆勇敢无谋,始终依附于鳌拜,导致了“鳌拜专权”局面的形成。
随着索尼的去世,苏克萨哈被杀,奥拜的权力达到了顶峰,他与康熙皇帝的矛盾也完全加剧了。最后,在康熙八年(1669年),康熙皇帝“抓住了奥拜”,并将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到目前为止,康熙初年“四辅政府大臣”的时代正式结束。
顺治去世时选择协助大臣 为什么顺治选择索尼和鳌拜等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