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镐(hào)(989-1048年8月9日) ,字化基,密州安丘人,北宋大臣。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明镐登上士第,第一任祁州防御推官,历官大理寺丞、秦州节度判官、益州通判、太常博士、东京、盖州等地转运使。他治理得很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任陕西转运期间,以修建城堡、训练清边军命名。后来,以枢密院直学士、左建议医生知成德军,入知开封府。庆历七年(1047年),王则起义于贝州,明镐担任河北体量安抚使,作为参知政事文彦博的副手,与他共同率军镇压。同年,由于功拜端明殿学士、给事中、权三司使,平定起义立即升任参知政事。庆历八年(1048年),因背疽病去世,年六十,礼品部尚书,文烈。明镐正直寡言,控军严明,为官所到处平静得体,遇事从不苟且,为世人推崇。
[img]97092[/img]
主要成就
修筑城堡
明浩在陕西、河东任转运使时,先后修复修建了金明、建宁、中候、百胜、镇川、清塞等营地城堡,多次受到朝廷的赞扬。他留下的布局措施后来被河东的父亲和老人追捧。
训练厢军
明浩在同州时,检阅了同州厢军,挑选了300多名有才华、有武术的人,教他们使用弩,然后玩他们作为“清边军”,被称为最勇敢、最激烈的团队。后来,陕西、河东等地也模仿了这种做法。
平定起义
庆历七年(1047年)11月,贝州士兵王发动兵变,明镐率军平叛。鉴于贝州城坚,他猛攻北城,吸引义军,在南城挖掘正宗,最终与文彦博一起成功平叛。
人物评价
总评
明镐为人正直寡言,控军严明,到处都沉静稳重,不失身份,但遇事却从不苟且,因此受到世人的尊敬。
[img]97093[/img]
历代评价
薛奎:①为人端肃,言简理尽。凡人简重则尊严,贵臣相同。(《归田录》引)②沈险有谋,能断大事。(宋史引)
赵真:镐忠良有劳。(宋史引)
王称:镐端重寡言,所至安静有体,临事不苟,既卒,人多伤。 (东都事略)
吕中:得一明镐而贝州平,推荐明镐讨贼,相臣文彦博也。(宋史全文)
脱脱:镐坚决寡合,控制军严,临事,安抚河东边塞。后来,父老道采取了措施,哀叹和追忆。(宋史)
赵翼:贝州王则之乱,讨平之人,明镐,文彦博也。
明镐一生的成就是什么?后人对他的评价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