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拯(958-1023年),字道济,长乐信都人,出生于孟州河阳人,北宋宰相。
太平兴国两年,考中进士,起家大理评事,峡州通判。淳化年间,拥有许王李元璋,坐罪贬官。宋真宗即位,负责枢密院事务,授知政事,迁兵部侍郎。大中祥符初年,参加封禅泰山,从祭汾阴,作为仪仗使,授六部尚书,入判尚书都省,授检校太傅,同平章事,枢密使,拜右仆兼中书侍郎,王子少傅,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进位左仆射。乾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迁司空兼侍中。丁谓失权后,出任司徒、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国史监修、宋真宗山陵使。宋仁宗天圣元年,年老罢相,外任检校太尉兼侍中,武胜军节度使,判河南府事,死于任,获得太师兼中书令,死于文懿。
[img]96526[/img]
人物生平
河阳(今河南孟县)人冯拯(958~1023)。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进士(《隆平集》卷四本传),历知数州。真宗咸平四年(1001),自枢密直学士,迁右劝医生,同知枢密院事。景德二年(1005),拜参知政事(《宋宰辅编年录》卷三),以疾罢相。大中祥符四年(1011),出知河南府(隆平集卷4)。七年,除了御史中丞。以疾病,出知陈州。天禧四年(1020),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充当枢密使,进位左仆射。宋仁宗天圣元年,罢相,判河南府,卒年66,文懿死后。《宋史》卷二八五有传。
史籍记载
宋史卷 二百八十五 第四十四列传
冯拯,字道济济。父俊,服事后,汉湘阴公刘桧消亡,俊和从行千余人系侍卫狱,后周太祖赦免,授检校太子宾客,守安远军控马镇,辞职,因迁居河阳。
冯拯以学者身份拜访赵普,说:“我不应该参加儿子的富裕和生日考试。”举进士,补大理评事,判峡州,权知泽州,迁坊州,迁太常成。江南旱,生命传振贷贫乏,检查官员能否发挥自己的称号,认识石州,正言不讳,年老归来。出使河北,转运使范知古计边储,判三司户部长为度支判官。
[img]96527[/img]
淳化中,有上封请立皇太子者,拯救尹黄尚、王世则、洪湛伏阁请立许王元熙,太宗怒,悉贬岭外。拯知端州,既至,上言请遣使诸路隐丁,更制版本,议盐法通商,凡十余事。太宗欲召还参知政事,寇准素不悦拯,甚至迁徙到知鼎州。广州的改通判决。郊祭毕,秦恩,拯和通判彭唯节都迁上书员外郎,只节以太常博士为屯田员,而拯以左正言为虞部员。拯书名旧在唯节,及奏事如故,准切责之。拯救书言准阿意不平,准坐此罢。拯以母丧请内迁,命知江州。真宗即位,进比部员外郎。御史中丞李唯清为推直官,判三司度支勾院,迁驾部。咸平初,坐试开封进士赋涉侃,下拯御史台,几乎没有,释之。
明年,兼侍御史知杂事。西北用兵时,王超、傅潜将兵出定,英间,观望玩寇,拯极论之,不报。超等果逗弄覆军。命拯按傅狱,抵潜罪,逃之。提拔祠堂部郎中、枢密直学士,权判官部流内权。以审官和全法为准备,建议凡阴补京官,试读一经,书家状通习为中格,始得仕。同时勾当三班院。向敏中宣抚河北、河东,拯救陈尧老为副,宴饯长春殿。明年,以右劝医生,同知枢密院事。帝欲修绥州,谋诸辅臣,冯拯与宰相向敏中等。宰相吕蒙正、参知政事王旦、王钦若都称宜弃不修。帝遣洪湛驰驿往视,还,上七利二害,卒修完。时上封者说:“三司多滞务,州郡禀疑事,官民诉理冤狱,依违不决者往往几岁,水旱或因此。“诏拯选干强官与三司使裁冗事,督举稽留,随后与判决支勾院孙冕省帐簿21500本,废冗官十五员。迁尚书工部侍郎,签书枢密院事。赐手札访边事,拯谓:“备边之要,不要以制敌之冲为危险,不易胜。若在保州、威虏间,依徐、鲍河为阵,其表势可取胜。前岁王显违诏不趋要地,契丹初压境,王师未行,契丹骑行已入钞,赖林雨则逃走。比王超的敌人已经走了,而东路的敌人来了,不仅聚军中山救望都,而且兵困粮匮,将臣陷亡数尽,超等只以身免。今防秋,唐河增屯兵至6万,控定武之北为大阵,邢州置都总管为中阵,天雄军封为后阵,罢莫州狼山两路兵。”从之。为了参知政事,景德中再次迁兵部侍郎。摄事享太庙,有司供窗帘,守奉人宿庙前,喧嚣不肃,拯以闻。诏书王济上编法,皇帝以其烦简不一,语辅臣说:“显德尤烦,盖世宗严急,出于一时之意,臣下不敢言其失。王旦进说:“诏令宜简,近也伤心烦人。拯对说:“开宝间,除诸州通判之外,刑狱、钱谷悉条列约束,今则略有。时契丹开盟,拯言边方骚动,武臣幸以为利。皇帝说:“朝廷以信为守,但戒备不可浪费,@ 以安吾民尔为静治。尔其奉承。”
大中祥符初,严贡举糊名法。在拯救和王旦论选举皇帝之前,拯救和邀请考策论,而不是以诗赋为进退。皇帝说:“能看才人,文论也。”拯救的理论更符合皇帝的意愿。封泰山,为仪仗使。礼成,进入尚书左城。以疾在告,数数请罢,皇帝用手诏令,命令首相王旦劝救视事。
[img]96528[/img]
向汾阴献祭,为仪仗使,迁工部尚书。复以疾求罢,拜刑部尚书,知河南府,听以府事委官属。七年来,除了御史中丞,还以疾辞,除了户部尚书,知陈州。真宗尝谓王旦说:“拯固求闲郡,何邪?丹对说:“马知节尝讽拯救好财富,所欲节度使尔。拯恐为知节所量,不敢请大藩,危为此。再知河南府,迁兵部尚书,入判尚书省,以官部尚书、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枢密使。冬天,拜右仆射,中书侍郎,王子少傅,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进入左仆射。
乾兴元年,进封魏国公,迁司空兼侍中。辅臣会食资善堂,召议事,丁谓独一无二。所谓知得罪,颇哀请。钱唯演突地说:“当致力,无大忧也。"拯熟视唯演,只演。而对承明殿,太后怒不可遏,语欲朱谓。拯进说:“谓固有罪,但皇帝新即位,急杀大臣,令天下耳目。是不是有逆谋?山陵事耳失奏。太后怒少解。既贬,拯代为司徒,玉清昭应宫使,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又为山陵使,奉安真宗御容于西京。在病告中,帝赐白金五千两,挽磕头表示感谢。五上表示愿罢相,拜武胜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侍中,判河南府。也就是说,卧内赐告及标准,遣内司宾抚问。还有,奏他家节俭,被服很质。在顾禁中,太后赐予了他。既卒,赠太师,中书令,死文懿。拯气貌严重,宦者传诏至中书,不延坐。工部尚书林特品诣第,累日不得通,白以咨事,使诣中书。即便如此,又遣堂官称之为:“为什么公事不自达朝廷?"卒不见了,特大愧而去。钱唯演营入相,拯以太后的姻家力言之,然后出现了唯演河阳。
冯拯:北宋宰相的一生经历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