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王曙进士。咸平(998-1003年)年间,再中贤良方正科,改授佐郎、知定海县。后以枢密直学士出知益州,他为政严峻,颇有政绩,深受人民喜爱,与张咏并称“前张后王”。累官至枢密使、吏部侍郎、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封太原县开国公。景佑元年(1034年),王曙病逝,年七十二。获得太保、中书令、死后“文康”称号。有《两汉诏议》、《周书音训》、《唐书备问》等,多已散失。《全宋诗》中有其诗。
[img]95905[/img]
主要成就
王曙曾建议朝廷整顿闲田,鼓励当地租户耕作。提高了生产效率。
王曙是宋仁宗重新设立理检司后的第一位理检使。经他请求,朝廷下令:各州公用费用不得向人民科派;已经科派的,允许用不系官头的钱冲抵。 这一举动减轻了人民的部分负担。
王曙出知益州期间,以君法对待盗贼,镇定处置事件,为蜀地的稳定做出了贡献。
个人作品
据《宋史王曙传》记载,王曙有40卷文集,40卷《两汉诏议》,12卷《周书音训》,3卷《唐书备问》,3卷《庄子旨归》,1卷《列子旨归》,2卷《戴斗奉使录》。这些作品现在已经丢失了。《全宋诗》有五首诗。
王曙还参与了北宋四大部书之一的《册府元龟》的编修。
[img]95906[/img]
人物评价
总评
王曙为人刚直持重,有朝廷大臣风范,为官时常自谦避功。 朝代多次建议时政,消除民弊;出守益州时,颇有政绩,深受人民喜爱,与名臣张咏并称“前张后王”。
历代评论
王说:(鲁)宗道郁立庙之请,(薛)奎争夺服冕之议,晦叔(王曙字)宿修宫之战,(蔡)齐临朝之议,陈善闭邪,有大臣节。(《东都事略》)
脱脱:曙辨奸断狱,为时良吏,在位多推荐名臣,若请群臣立家庙以复古礼,均为政之本。 (宋史)
[img]95907[/img]
轶事典故
性喜浮图
王曙相信佛教,不嗜物欲,所以日常生活饮食极其简单。 这件事也颇具时人嘲讽。
不计前嫌
在西京留守时,外戚钱唯厚待府僚欧阳修、尹洙等。他们喜欢没有节制的游宴。继任西京留守后,王曙多次劝诫他们。他曾严厉地对欧阳修等人说:“你知道寇莱公(寇准)晚年遇祸的原因吗?正是因为纵酒过度。“每个人都答应了,只有欧阳修坐起来回答:“据我所知,寇公之所以遭遇灾难,是因为他老了(意在嘲讽王曙‘老不知止’)!王曙听后,只是默然不应,终于不生气了。当他担任枢密使后,首先推荐欧阳修等人,让他能够进入馆阁工作。
与王曙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他取得了哪些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