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皇佑元年(1049年)是丑科状元。他是宋朝最后一个三元和第一名。历官翰林学士,扬州,江宁知府,枢密副使,参与政治事务。亳州、成都等地因反对王安石变法而罢知。宋哲宗即位,官方宣布徽南院使,以太子少师致仕。绍圣元年(1094年)去世,年74岁。追求司徒,头衔“文简”。冯京有《山集》,现在已经丢失了。
[img]95796[/img]
个人作品
有《山集》(见《鹤林玉露》B编卷4),已丢失。见《名臣碑传婉炎集》下集16《冯文简公京传》。《宋史》卷三一七有传。
逸闻趣事
把冯京误当马凉
冯京能“三元及第”,真的很难。参加科举考试不仅要处理试卷,还要处理朝廷官员的腐败弊端,这需要付出很多额外的智慧,这是今天高考无法比拟的。殿试是皇帝在朝廷亲自主持的考试。如果谁赢了状元,他将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冯京参加的殿试,致命的是对手中有张尧佐大臣的侄子石布桐。张耀佐是皇帝最喜欢的张贵妃的叔叔。他决心要赢。他必须把头号帽戴在侄子的头上。早在考试前,他就做了很多手脚:他花了很多钱买了监考人员和评分官员,要求他们把石布通放在第一位。
[img]95797[/img]
枪打出头鸟
为了防止其他考生冒头夺冠,张尧佐想“枪打出头鸟”。他请法师预测谁是状元?法师说会出冯家。张立即找到了试院登陆官,并命令如有姓冯的报名,不得列入准考名册和考试名单。试图在注册过程中扼杀竞争对手。冯京得讯,苦思冥想,决定改名报考。他把“冯”字的两点移到“京”字旁边,“冯京”变成了“马凉”。殿试结果一公布,“马凉”高中排名第一,成为状元。宫廷里,“马凉”中了状元,但人们都知道“冯京”中了状元。
千人朝拜
于是民间就有了“天下中冯京,天上中马凉”、“张氏权威无用,不中冯京中马凉”等黑色幽默。“误把冯京当马凉”也成了著名的谚语。冯京三元及第,世界闻名。然而,龙江和宜州一直深爱着自己的家乡。宋仁宗在一次宫廷宴会上询问了冯京的家乡。冯京自豪地回答:“我的家乡戴着平天冠(天门拜相山),脚踏万年河(龙江),左手爬龙角(龙角山),右手搬骆驼(骆驼山)。前院九龙来玩水(九龙山),后院龙尾通天河(天河县即罗城县),白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崇拜(成千上万的人去宜山寺),晚上有成千上万的灯(从破漏的茅屋顶上看到成千上万的星星)。” 皇帝兴致勃勃地听着。笑着说:“好家乡!宜山真是地灵人杰的好地方啊!”
[img]95798[/img]
冯京山
现在藤县有“冯京山”,是他父亲冯式的墓,旁边有三元亭,冯氏后裔建于1947年纪念冯京。“三元亭”匾额为黄旭初题,冯黄题写亭记。李宗仁写道:“梓乡也有三元,世泽榕门同景仰;云树依旧堆土,家声辉煌”;白崇禧写道:“云路扶摇,玉笋班排名第一,天衢声价,童龙爵秩历朝三。”的对联。广西宜州还建有冯京公园,寄托宜州人对冯京的纪念。
与冯京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他留下了哪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