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为什么不想追孙策为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起看故事。
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三国的魏、蜀、吴三国。不用说,这两个国家是小说《三国演义》的主角。大多数人都知道三国的历史,基本上是通过三国演义。三国演义自然有他很容易理解的好处,不需要像三国志那样咀嚼。
然而,他也有一个明显的缺点,那就是削弱了包括吴国在内的其他诸侯的故事。鉴于我对三国历史的分析,我一直以三国志为基础。如果不标明三国演义的分析,基本上可以看作是基于三国志的分析。有些人经常从三国演义的角度批评我通过分析三国志得到的结果。
[img]95681[/img]
因此,我最近的文章方向转向了《三国演义》中忽视的吴国和其他诸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是吴国的创始人孙权。为什么我不想追求我的兄弟孙策作为皇帝?江东基业可以说是孙策奠定的,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的记载。如果其他历史人物在历史上与孙权的处境相似。
例如,司马师和司马昭、高澄和高洋。基本称帝的后者将追求未称帝的前者作为皇帝。但孙权没有这样做。他只是封了孙策为王。为什么?如果你想回答这个问题,你可以从三个角度开始。首先,与司马师和高成相比,孙策的功劳不值一提。
[img]95682[/img]
的确,江东六县是孙策建立的孙家世界的基石。但孙策死于公元200年,孙权称帝为公元229年。换句话说,孙策死后,孙权奋斗了30年才登上王位。与司马师和高成相比,孙策为孙权登上王位所做的贡献极其有限,几乎扫清了司马昭和高洋的所有障碍。
其次,孙权不把孙策当成孙坚的继承人,而是把自己当成孙坚的继承人。我认为这个想法与第一个原因有关。更关键的因素是,孙权想努力消除孙策的影响力,保护自己的权力。孙策临终前指定孙权为继承人,没有多少初衷,大部分是大臣支持的结果。
[img]95683[/img]
在这种情况下,孙权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如果有人打着孙策儿子的旗号造反,孙权该怎么办?他没有把孙策封为皇帝,或多或少是为了防范打着孙策旗号的叛乱。最后一个原因是孙策和孙权的关系是否和谐?
历史记载中没有说他们的关系有多好,也没有说他们的关系有多坏。综上所述,它既不冷也不热,这与司马师、司马昭、高成和高洋的兄弟情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的确,前者是否被封为皇帝,统治者有自己的政治考虑,不会完全情绪化。但如果他们的关系和谐,总比他们的关系不好。
所以孙权没有追孙策为皇帝,这也是有原因的。你觉得这个怎么样?
孙权的位置是孙策传的 为什么孙权称帝后不追孙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