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是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的第六个儿子,是西晋时期的作家、大臣和富人,也是“金谷二十四友”之一。你知道吗
根据《晋书》、《世说新语》、《耕桑偶记》等文献的记载,石崇与人斗富时的表现,并非一个简单的“豪”字就能表达出来。
比如《晋书·石崇传》记载了石家族的财富,描述如下:“财产丰富,房间宏伟。后房百数,都是花绣,二金翠。丝竹是当时的最佳选择,是水陆之宝。”
在石家上厕所,会有十几个美女伺候,帮助入厕者换衣服、洗手、洗脸。
在石家宴会上,一个美女劝酒,客人不喝,劝酒的美女杀了,然后换了一个。
为了与皇帝的叔叔相比,石崇解释说,他的家人用蜡烛作为柴火,用香料粉刷房子,用50英里长的丝绸作为“步骤障碍”,旅行从起点到终点都被丝绸包围。
而且为了展现自己的奢华、富豪程度,在斗富时,石崇连晋武帝司马炎的脸也不给。
司马炎的叔叔打富斗不过石崇。他从司马炎那里借了一棵两尺高的珊瑚树。石崇看到后,直接把它砸碎,然后拿出一堆三四尺高的珊瑚树炫耀。
司马炎看不见,亲自为叔叔加油,穿着进口材料的衣服到石崇家,结果,石崇带了50个奴隶,穿的衣服和司马炎穿的,材料完全一样。
如此炫富,连皇帝的面子都不给,而奢华的石崇,终于无法守住自己的财富。
但是司马炎的叔叔司马伦及其下属并没有在他家落下面子。
[img]94918[/img]
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司马伦发动政变,杀死了晋惠皇后贾南风,暂时掌握了西晋的政府权力。
石崇属于贾南风一党(贾南风掌权时,石崇巴结贾南风侄子贾静),因此被罢官。
作为政治斗争的胜利者,司马伦的孙秀去石家要石崇的宠妾绿珠(石崇被抓时跳楼自杀)。石崇拒绝了,恼羞成怒的孙秀劝司马伦杀了石崇。
当石崇被捕时,他也认为自己最多只是流放,但司马伦和孙秀甚至没有办理审判手续,所以他们直接把石崇拉到法庭上杀了他。
石崇被带到法场后,才醒过来。司马伦和孙秀要他的命,不是为了铲除政敌,而是为了杀死他,方便占有他的财产。他叹了口气说:“奴隶们利用了我的财富。”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即使只是个知县,也能成为统治阶级的一员。
大家庭互相结婚,总是牵一发动全身,@ 除非是严重的政治斗争,否则很少杀人。
石崇不但未经审判就被杀,家产也被抢一空,完全不留余地,这是比较罕见的。
如果能轻易杀人抢家产,爱钱的司马炎就会动手(有大臣批评司马炎:“陛下卖官,钱进私门”,说明他急需私财),而不是轮到司马伦了。
为什么石崇不能保留自己的财富?为什么司马炎对他家的巨额财富视而不见?为什么司马伦能轻易杀死石崇,抢走他的财产后不用担心反弹?
事实上,归根结底,原因是石家族缺乏遗产,只有第二代崛起,还没有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家庭。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没有人或盟友为他们脱颖而出。
石崇是西晋开国功臣石苞的儿子,石苞在世时,曾做过大司马、司徒等三公之位,可谓位高权重。
但石苞有一个缺陷,他出身低微,当铁匠时,被司马懿发掘,被司马氏三代重用,这才走上了通天大道。
到了石崇,石家也只继承了两代,与满朝真正的世家大族相比,底蕴并不差一点半。
简单来说,石崇家在别人眼里就是暴发户,石家的财富也是一块大肥肉。
由于政治原因,司马炎不抢石崇的财富,即使被石崇折磨也不在乎。
当然,一是展现皇帝的胸怀,二是展现对功臣的优待。《晋书·石崇传》记载:“武帝崇功臣,有干局,深受重视。”
第三,司马炎需要更多的政治暴发户,如石崇,来遏制世家大族对皇权的约束,稀释权力圈的世家基因。
@ 司马炎作为皇帝,只以政治目的为行为准则,不会因为财富而嫉妒,无论石崇有多富有,司马炎都不会抢劫,即使他非常爱钱。
司马炎死后就不一样了。司马伦不是皇帝,没有皇帝的胸怀。他刚杀了贾南风,还需要钱来赢得政治盟友,奖励他的下属。
[img]94919[/img]
石家有无数的钱,没有抵抗力,是最好的对象,@ 在下属的鼓励下,司马伦可以毫无顾忌地做出杀人夺财的决定。
面对来自顶层的打击,崛起才二代的石崇家政治上势力薄弱,只能等待被宰杀,等待家财被抢。
在石崇这样的情况下,真正能传承下去的诀窍应该是低调,慢慢忍受资历。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他们只有结婚巩固政治力量,才能有高调的信心。
例如,曾与石崇斗富的司马炎叔叔王恺,他与石崇斗富,但王家的财富也不计其数。
但是没有人敢抢王家的财富,不是他是皇室亲戚,而是王家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大家庭之一,王家的婚姻遍布世界和朝野。
这就是王凯炫耀财富,不怕别人窥视和抢劫的信心。即使他没有参加政治斗争,他最多也会贬低官员。没有人敢觊觎他的财产,更不用说杀人和赚钱了。
石崇被杀,家产被抢,都是家族实力不够强,底蕴不足造成的。
当然,石崇也不用可怜,他的财富也不是老老实实赚来的。《金书·石崇传》记载:“崇颖悟才,任侠无行检。在荆州,抢远使商人致富。”
依靠权力,抢夺他人财产致富的石崇,最终被权力比他强的人抢走了家产,也没什么可惜的。
石崇是谁?他的一生是什么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