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公亮(999-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泉州晋江县人,北宋政治家,作家。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曾公亮登上士第,授会稽知县。他从当地官员晋升为知制高、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参与政治事务、枢密使等职务。在嘉佑六年(1061年),他正式拜访了官司侍郎、同平章事、吉贤殿大学士。宋英宗即位后,加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宋神宗即位后,再加上门下侍郎、官部尚书、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之后因年老罢相,带司空兼侍中出镇河阳三城,判永兴军,最后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1078年),曾公亮去世,年80岁。获得太师、中书令,配享英宗庙廷,授予“宣靖”。赵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宋理宗。曾公亮曾与丁度一起编撰《武经总要》,为中国古代第一部官方编撰的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img]93945[/img]
个人作品
曾公亮平生有很多作品,除了编写《新唐书》250卷外,还私下编写了《唐兵志》3卷、《唐书直笔新例》1卷。还有《英宗实录》30卷、《元日唱与诗》1卷、《勋德集》3卷、《演皇帝传风后握奇阵图》和《武经总要》。《武经总经》是他和端明殿学士丁度在康定元年至庆历四年(1040-1044年)主编的兵书,共40卷,分前后两集,是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百科全书。
《东轩笔录》称“它是一篇文章,特别长于四六,虽然造次柬,也属于精功。”
轶事典故
脊骨如龙
宋仁宗庆历年间,一位善于相遇的河北道士贾中认为曾公亮的脊骨像龙,王安石的眼睛像龙。从相术的角度来看,如果人们能得到龙的一个特征,他们就可以成为极端的大臣。
[img]93946[/img]
恋慕禄位
据《宋史》记载,曾公亮端重厚重,工作细致周密。他通常遵守礼仪和规则,但他很吝啬,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神宗曾将他比作西汉著名大臣张安世。宋神宗时,曾公亮推荐王安石共同辅政,支持他的变法。为了感谢曾公亮的帮助,王安石介绍了曾孝宽,他的儿子被提拔到枢密院工作,以报答他。苏轼曾指责曾公亮无法弥补弊端。曾公亮说:“陛下和介甫(王安石字)就像一个人,这是天意。世人嘲讽曾公亮用这种方式保持禄位和宠爱。
避讳改称
北宋尚书省的文件下达地点时,按例称为“勘会”。曾公亮为相后,朝廷改名为“勘当”,以避免父亲曾会之忌。
[img]93947[/img]
智擒盗贼
知永兴军文彦博在曾公亮知郑州时,正被召入朝,途经郑州。就在曾公亮设宴款待文彦博时,有人报道文彦博的银杯被盗。曾公亮说:“如果郡人敢这样做,一定要抓三天。假如是你的随从自己做的,那么今天就能抓到。文彦博不这么认为。结果当天小偷被捕,确实是文彦博的随从。文彦博说:“你刚听说就能抓住它。原因是什么?曾公亮回答说:“席上有专门逮捕的人,随从只有一个人,阴谋一定很容易揭露。文彦博听后大为叹服,将曾公亮视为神明。
一门四相
晋江曾氏仕途显现,除曾公亮、曾孝宽外,南宋还有曾怀、曾从龙等人位极人臣,一家共有四位宰相、一位状元,有“曾半朝”或“一门四相”的说法。
与曾公亮有关的轶事典故有哪些?他留下了哪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