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冯太后一生的成就是什么?与她有关的轶事典故是什么?

冯太后(441年~490年10月17日),名字未知,祖籍长乐县新都县,北魏杰出的女政治家和改革家,文成帝拓跋军皇后,文成帝拓跋弘的母亲,孝文帝元宏的祖母,辽西郡公冯朗的女儿。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我们来看看。

出身北燕王室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有进入太武帝拓跋韬掖庭,充当奴隶;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封皇后;献文帝拓跋弘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面对政局动荡,临朝听政,定策杀权臣乙浑,根据祖制归政于献文帝;献文帝去世后,他立孙子拓跋宏即位,成为太皇太后,第二次临朝称制。掌管世界十五年,成为北魏中期全面改革的实际主持人,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太和14年9月(490年10月17日),病逝于平城,享年50岁,葬于永固陵,被称为“文成文明太后”。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在龙门石窟修建古阳洞,纪念冯太后。

冯太后一生的成就是什么?与她有关的轶事典故是什么?

人物成就

官员俸禄

自拓跋贵开国以来,北魏各级政权官员都没有工资,平日里都要靠贪污、掠夺、皇帝随意的班赏来获得财富。北魏初建时,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采取这种方式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当北魏政权逐渐在中原确立统治地位时,这种以掠夺为主的财富分配方式给北魏政治带来了日益严重的问题。特别是随着战争的减少,战时掠夺的机会有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各级官员毫无顾忌地剥削和搜索人民脂肪和人民膏,导致北魏社会矛盾的加剧和政治统治的危机。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文成皇帝多次下令禁贪,文成皇帝也作出了严格的规定,有人向官员提出了建议,但未能实施。

太和八年(484年)六月,在冯太后的主持下,北魏模仿两汉魏晋旧制下达了“班薪”诏书。除原户调外,每户增调三匹,谷二斛九斗,作为发放百官工资的来源。内外百官,均以品秩高下确定其工资等级。确定工资后,贪赃满一匹的,处死。这种方法的实施,虽然对普通人有“暂时的烦恼”,但最终还是可以得到“永逸的好处”。这引起了以淮南王拓跋为代表的鲜卑贵族的反对,他求停班禄,仍断禄。冯太后召令群臣讨论。中书监高璐奉表驳论道:“天之大道,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所以车服等差,爵命分秩。君班其薪,臣受其禄,尧舜以来斯道未变。二圣(冯太后与孝文帝)审准旧式典章,行班禄薪,苛求不生,上下无怨,止贪残,劝竭效国之诚。如果不是班禄,贪利者肆其奸情,清正者不能保护自己。这个简单的道理燃然可知,如何让行一朝便去工资?淮南王之议,不亦谬!“高璐的话不仅代表了当时一批有远见的官僚意见,也符合冯太后的心思。因此,冯太后下诏依据高璐的议论,依然实行班禄。

为了有效实施工资制度,冯太后还派使者到各地,纠缠食物和财产以外的赃物。8年9月,孝文帝的叔叔,当时秦毅二州刺史的李洪志,因贪婪被命令在家自杀,40多名地方官员被处决。经过整改,北魏的官员治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贪婪和贿赂的人也收敛了很多。班鲁的实施为冯太后的其他改革创造了条件。

冯太后一生的成就是什么?与她有关的轶事典故是什么?

均田制度

次年10月,冯太后在大臣李安世的建议下,发布了“均田令”,从而开始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均田令”是指以政府名义定期、按人口分配给农民的国家无主荒田。均田制度使失去土地的农民回到土地上,流亡的无居民和以强大名义的房客也摆脱了束缚,成为政府编户,从而增加了国家控制的劳动人口和税收对象,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热情。该制度使北魏落后的社会经济结构迅速向先进的封建经济结构过渡,为经济结构的灵活运行增添了新鲜血液。均田令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北魏统治者开始转向接受汉族封建统治。这一制度经过北齐、北周到隋唐约300年,不仅发展了北魏的社会经济,也为隋唐后期的社会奠定了经济基础。均田制由冯太后主持,不仅为北魏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三长制度

太和十年(486年),冯太后主持改革地方基层组织宗主督制度,实行“三长制”。西晋灭亡后,居住在北方的豪强家庭多聚族而居,设置坞壁自保,自给自足。北魏建立后,任命坞主(豪强地主)为宗主,代行地方行政权力。这就是所谓的宗主监护制。在这一制度下,户籍隐匿非常严重。政府在征收户籍调整时,只能根据户籍登记的户籍,但实际上往往有30或50户一户,1000人一户。当时实施的九品混通法,与实际上有大量阴影人口的宗主户等同。这样,势必导致国家赋役征发数额和重量不均,影响国家财政收入。大臣李冲提出废除宗主监护制,实行“三长制”,以将强势隐匿的劳动人口纳入国家户籍,既增加政府编户,又抑制强势力。“三长制”是指以汉族什伍里甲组织的形式,重建北魏地方基层机构,规定五个邻居、五个邻居、五个邻居、一个党、邻居、里、党、三个长,由当地守法,负责检查户籍、催促服务、管理生产、维护公共安全。任三长者,可优复免除一至两人的官役。冯太后看到李冲的奏疏,赞不绝口,便召集公卿讨论。中书命令郑毅、秘书命令高佑等人反对,认为这一事实难以实施。郑毅还撤退,对冯太后说:“如果太后不相信,她就试试。事败后,当知臣并不荒谬。郎傅思益更是危言耸听:“如果改行这种方法,恐生扰乱,三长制,不能执行。太尉拓跋丕强烈同意,他说:“太后陛下,臣以为这法若行,公私皆可受益。另一位大臣提出,此时正是农忙季节,突然改制,新旧不分,怕百姓因生劳怨,不如过秋收,冬闲时节再慢慢动手为宜。李冲不同意这样的意见。他说:“目前的重组可以让人民受益,让他们明白重组的目的。这是实施新制度的好时机。冯太后看到大家莫一是,意见难以统一,便将手挥手,止住了大家的争论。她用眼睛扫视了大厅里的大臣们,坚定地宣布:“如果你长三长,你的课是常规的,有恒定的分数,阴凉的家庭可以出来,幸运的人可以停止。这样,为什么不呢?“群臣见她胸有成竹,连那些持有异议的人都沉默寡言,俯首听命。在冯太后的大力支持下,李冲的建议付诸实施。这样,北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地方基层组织,不仅方便了阴附户口的检查,而且确定了课堂征税的统一标准,防止那些试图逃避服役的人利用漏洞,削弱了当地强大的经济实力,增强了国家实力。

冯太后采取的这些重大改革措施,促进了北魏从鲜卑落后生产模式向汉族先进封建生产模式的过渡,即封建化。@ 为了使鲜卑人民逐渐适应汉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礼仪制度,冯太后大兴教育,尊重儒家法律,禁止占卜和预言,开始了鲜卑人民的汉化过程。这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实施大规模汉化措施奠定了基础,消除了障碍。

人物评价

冯太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女政治家。她主持北魏政权多年。她的团队主要是中国书学毕业的士族地主,对北魏国家的封建化起着一定的作用。

冯太后加入北魏管理多年,以个人智慧实现了北魏两代人的顺利交接。改革初期,冯太后实施了北魏太和。她协助三代皇帝为北魏的政治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冯太后一生的成就是什么?与她有关的轶事典故是什么?

轶事典故

待人宽和

冯太后无疑是政治上的铁腕人物,但她在日常琐事上表现出善良和善良。有一次,她感觉不舒服,吃了庵鹿子(一种中草药),但主厨却糊里糊涂地端上了一碗米粥。因为粗心,他没有发现粥里有一只几寸长的蜻蜓(类似壁虎的爬行动物,俗称石龙子)。冯太后正要张嘴吃饭的时候,用勺子轻轻挑出来。孝文帝看到这种情况,非常恼火,狠狠地骂了厨子一顿,并准备处以严刑。冯太后笑着挥手,释放了已经吓得体如筛糠的厨子。孝文帝对此深有感触,多年后他也没有忘记。

类似的事情发生在他亲政之后。有一次,厨师吃饭时不小心撒了热汤,烫伤了孝文帝的手;另一次,他吃饭时还在碗里发现了飞虫。孝文帝既没有生厨师的气,也没有责怪别人。他只是像冯太后一样笑了。

祖孙和睦

冯太后在孝文帝身上投入了很多心血,也赢得了孝文帝对她的特别孝敬。有一次,冯太后带着孝文帝、群臣百官、番国使者、各方渠帅在灵泉池举行盛宴。冯太后让大家表演当地的舞蹈来帮助喝酒。孝文帝在酒宴前翩翩起舞,群臣见此也纷纷起身,举杯为冯太后上寿。冯太后见此,心中大乐,忍不住随节拍作歌,孝文帝也随之放开歌声相和,再向冯太后拜上寿。有一段时间,酒宴上,歌舞四起,与太后和歌高唱家达90多人,一派宁静欢快的气氛。

追思故国

出生于北燕皇族的冯太后,是燕王冯弘的孙女。《魏书》将来自鲜卑一系或东北诸族的北燕冯氏描述为汉人,因为它继承了根据冯太后的意愿编纂的《燕志》将冯氏汉人化的结果。 冯太后曾命人在北燕故都龙城(今辽宁朝阳)修建“思燕佛图”,以追忆祖父冯弘和故国北燕。思燕佛图及其寺庙已成为早期东北佛教传播的重要来源之一。经过破坏、重建和修复,思燕佛图最终演变成朝阳北塔 ,国务院于1988年公布了第三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冯太后一生的成就是什么?与她有关的轶事典故是什么?冯太后一生的成就是什么?与她有关的轶事典故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