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认为诸葛亮提出了三国时期“三分天下”的想法。事实上,在正史《三国志》中,鲁肃是第一个提出“三分天下”想法的人。
《龙中对》是一篇摘自《三国志》的文章,但在这篇文章的背后,它是当时的世界形势。刘备两次拜访诸葛亮时没有见到任何人。他终于第三次见面了。这次会议可以被视为改变三国历史的重要会议。为什么要改变历史?这与第一个提出“三分天下”的人有关。这个人是江东鲁肃。
鲁肃是东汉末年非常接触的战略家和外交官。他性情直率,喜欢读书、骑马和射击。看到朝廷的衰落和腐败,他经常召集村里的青少年一起练习武术和训练。他想在鲁肃年轻的时候做一个伟大的事业。当时,居巢长周瑜曾向鲁肃求助,因为他缺粮。鲁肃慷慨地给了他一份礼物,他们成了朋友。
[img]92370[/img]
公元200年,周瑜向孙权推荐鲁肃,并建议孙权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样雄心勃勃的孙权立即与鲁肃会面。这是鲁肃版“三分天下”提出的时间。他向孙权分析了情况。当时,汉朝朝廷已经衰落,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恢复。然而,曹操的力量也非常强大。他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摆脱他,@ 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形势变化。
鲁肃认为,此时的孙权应该利用北方多事之秋,消灭黄祖,攻打刘表,尽最大努力占领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之后,他可以称帝建号,为下一步夺取世界积累实力。然而,当时的孙权说,他只是想尽力帮助汉朝。鲁肃所说,这不是他所能及的,而是一种无意的皇帝霸权。看来,如果鲁肃的话是给孙策听的,也许他当时就拍手叫好了。
从长远来看,鲁肃对世界形势的控制可以说是非常强大的。然而,在当时的情况下,鲁肃三分之一的世界三大力量是孙权、曹操和荆州的刘彪,而不是刘备。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刘备真的很谦虚,更不用说争夺世界了,也就是说,世界上没有三分之一的力量。他的想法是刘彪,而不是刘备。
后来,鲁肃和周瑜试图说服孙权和刘备结盟,这导致了曹操在赤壁战役中大败的结果。经过这场战斗,三足鼎立的局面基本确定。刘备暂时住在荆州,终于有了自己的领土,虽然只是“借”。
[img]92371[/img]
诸葛亮的三分世界比鲁肃晚了七年。虽然它更准确,但事情总是在变化。当刘备没有力量时,没有人能预料到他将来会有什么样的人才帮助。例如,在这些人的帮助下,诸葛亮、庞通和刘备一步步夺取益州,占领汉中,最终成为三分世界的主角。
217年,东吴大都督因病去世。不仅孙权为他举行葬礼,诸葛亮也为他哀悼。没有人能取代鲁肃在东吴政权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很长一段时间,包括后来登基称帝,他都非常怀念和尊重鲁肃。就像光武帝遇到了邓禹,没有皇帝的野心,他终于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鲁肃三分天下的具体构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