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0年,李靖以3000年轻骑夜袭阴山,取得阴山大胜;随后,他的徒苏定方以200名死者袭击了东突厥大营,彻底摧毁了东突厥。
[img]92342[/img]
李靖班师回朝后,虽然有灭国之功,但没有奖励。史书记载“太宗大加责任,靖顿首谢”,而苏定方则藏在雪地里,再也没有机会出征立功。
李世民真的灭东突厥,惩罚李靖吗?不!这只是李世民掩人耳目的一种手段。早在四年前,李世民就有了灭东突厥的想法,但当时实力是不允许的。
公元626年6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夺取政权。这时,李世民刚刚登上王位,江山不稳。远嫁突厥的义成公主鼓励突厥杰利可汗远征唐朝,旨在恢复隋朝的荣耀。
[img]92343[/img]
颉利可汗看到中原的新主人刚刚站起来,觉得有利可图,于是兴兴兵20万铁骑,兵分三路,剑指长安。当李世民做出反应时,颉利可汗的中路军队已经在渭水附近,距离长安不到40英里!
李世民的心腹诸将纷纷要求出战,誓言与突厥拼个鱼死网破网。 。然而,李靖有不同的看法:突厥人一直像风一样行动,抢劫后离开。现在他们贸然战斗,担心长安会有损失。最好先给他们好处,然后在将来决定。
李世民深以为然:“想先拿,必须先和!”但是如果直接和杰利可汗谈,恐怕杰利可汗会让狮子张开嘴,所以要这么在意。
李世民先派将军尉迟敬德为泾州道行军总管,一定要给突厥左翼军一个下马威,让杰利可汗知道中原兵锋的繁荣。
尉迟敬德不负众望,大破突厥左翼军于泾阳,杀敌1万人 余人,生擒其主将。这一举动真的吓坏了杰利可汗,他忙着派使者去长安探听虚实。
当然,李世民不会露出马脚,让杜如晦陪着执失思想一顿灌酒,把他灌醉如泥,然后看守。
此时,长安市只有5万名守兵。为了虚张声势,李静建议动员人民,让他们冒充唐军。从远处看,他们创造了与突厥势均力敌的错觉。
完成这些安排后,李世民带着房玄龄等六个人到达杰利可汗所在的渭水对岸,大声指责杰利可汗背信弃义,破坏突厥与唐朝的感情。
杰利可汗看到李世民信心十足,而作为左膀右臂的执失思想又被扣押,一时拿不定主意。当李世民提出议和时,杰利可汗同意了。
[img]92344[/img]
《老唐书·张俭传》记载:“贞观初...每次要求什么,都会送书,说是边缘诸州,递相承。“这里用的是“王”,也就是“君”对“臣”的命令。李世民终于杀了他的兄弟父亲得到的世界。他怎么会遭受如此大的耻辱?如果李世民不报仇,他一辈子都不能在李渊面前抬头!
三年后,经过三年的休养和休息,大唐已经有了突厥一战的力量。这时,突厥陷入内战,分为东西突厥,势力大大削弱。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决定发动灭突厥之战。
谁被派去?李世民犹豫不决。李静无疑是最好的候选人,但他已经很有权势了,没有奖励。对李静来说,胜利不能得到奖励,失败将受到惩罚!在关键时刻,李静自愿说:“大臣听说吐谷浑国主的妻子很漂亮,请陛下把她作为妾。”
吐谷浑是西域众多小国之一。这个国家看着突厥在大唐获利,经常犯边。李靖申请出战,甚至为李世民考虑了奖励。
公元629年11月,李世民派出以李靖为行军总管、张公瑾、李积、薛万彻为副总管的豪华阵容,兴兵20万,势必一举灭东突厥。
[img]92345[/img]
李靖用兵一直是“兵贵神速,出其不意”。他率领3000名壮士和6000名精骑,日夜兼程。突厥反应过来时,突袭定襄城,重复突厥突袭长安的往事,历史上被称为“定襄大捷”。
突厥颉利可汗以为大唐天兵齐到,“唐不倾国而来,靖怎敢一个人到这里?”杰利可汗不敢接战,匆匆逃到大本营。
杰利可汗的一举一动都在李靖的预料之中。只要杰利可汗退休,他就没有机会站起来!李靖早就和李积等人商量过,他们一路狙击杰利可汗,不求全歼,只要让杰利可汗的战斗力减少。
于是发生了这样一个场景:杰利可汗逃到白道,被李积狙击,留下5万多人的战争损失和10万多只牛羊,成功突破;杰利可汗逃到阴山,被薛万彻拦路抢劫。当吉利可汗逃到巢穴时,突厥准备废除杰利可汗,杰利可汗将突厥带入战争的泥潭。
杰利可汗很天真,打不过就投降,等牧草长出来再打不晚。为了稳定大局,杰利可汗派了一个请求下降的人,他派了一个老熟人去执失思想。
不管将军们的反对,李世民同意请和,并派使者安慰杰利可汗。不幸的是,李静看穿了杰利可汗的拖延计划,果断地遵循了韩信的灭绝计划,利用杰利可汗放松警惕,亲自带来了1万名铁骑突厥杰利可汗账户,苏定方率领200人实施了斩首计划。
天气很美。那天天雾降了,苏定方突进杰利可汗大营七里,才发现正在和唐使者喝酒的杰利可汗还没来得及调兵遣将,就被苏定方的骑兵冲乱了。杰利可汗就像一只惊弓之鸟,在恐慌中骑马独自逃跑。李靖率领军队压制突厥主力,并处决了义成公主和她的儿子叠罗施。
杰利可汗准备逃入沙漠,被埋伏在那里的李积包饺子,然后护送回长安。东突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灭亡,原附属于突厥的小国和部落向唐朝称臣,高呼李世民是“天可汗”。
[img]92346[/img]
李靖班师回朝后,有人弹劾李世民纵容士兵抢夺财产和妇女。李世民当众惩罚李靖。史书记载:“太宗大加责任,靖顿先谢”。从那以后,李世民再也没有机会去苏定方。
那么,李世民真的惩罚了李静吗?这不仅仅是君主和大臣心灵的表现。李静敢于违背李世民的意愿,强行摧毁突厥人。毫无疑问,他知道李世民的真实想法。事实证明,李世民是对的。
太上皇听说突厥被灭,多年不理李世民,破例在凌烟阁举行宴会,庆祝李靖灭国之功。
李渊叹了口气:“汉高祖被匈奴困在白登,后来没有成功报仇。儿子可以摧毁突厥人。我没有选错人。还有什么可悲的呢!”
当李世民听到太上皇的赞扬时,他非常高兴。他的位置不正确。此时此刻,他得到了父亲和皇帝的肯定,史书将在未来重写。兴奋的李世民亲自跳舞,李渊在他旁边弹琵琶。这样的场景已经有几千年没有了。
晚年,李靖明哲保身,不贪权,不与权贵交往,得以好结局。公元649年,李靖病逝,享年79岁,后名“景武”,陪葬于昭陵,位列“武庙十哲”。
[img]92347[/img]
苏定方被雪藏了25年,直到唐高宗六年,才再次启用,远征高句丽,这就是苏定方一战灭三国的传奇故事。
个人认为李靖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第八,有点低;苏定方被雪藏了25年,这是唐朝的损失。一代名将近60岁才能再次冲锋陷阵,可惜是一个旷世的将军。你怎么想呢
参考资料:《旧唐书》
李靖消灭突厥后 为什么李世民会把人藏在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