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张廷玉是三朝的元老。他非常聪明,在老年时“感到困惑”。他改变了过去的谦逊,不断地欣赏和激怒了圣颜。那么,这样一个聪明人,他晚年是真的困惑还是假装困惑?
01
1672年,张廷玉出生在安徽的一个官家。她的父亲张颖是康熙时期的首相。虽然张廷玉出身高贵,但他没有公子哥的花花公子。相反,他工作非常努力。28岁时,他中了金石,在翰林院工作。
父亲是当代宰相,有真正的才华和实践。张廷玉的仕途自然是平步青云。在父亲的支持下,张廷玉很快得到了康熙的赏识,成为了康熙皇帝的心腹。1722年,康熙去世时,张廷玉已经成为官员的侍郎。
康熙去世后,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权”事件发生了。在这场血腥的斗争中,雍正成为最后的赢家,成功登基,张廷玉的生活随着雍正的登基达到了顶峰。这也间接证明了“排队”的重要性。当九子夺权时,张廷玉清楚地站在雍正一边。因此,雍正登基后,张廷玉被特别重用。
[img]90139[/img]
02
1729年,雍正成立军用飞机办公室,张廷玉被提拔为军用飞机大臣,这无疑是汉人的最高荣誉。事实证明,张廷玉确实有足够的能力。在雍正统治期间,他协助雍正制定了许多制度,在稳定清朝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735年,雍正病危,临死时还特意留下了张廷玉配享太庙的旨意,此时张廷玉风光独特,位极人臣。
清朝是一个拥挤的世界,能够享受太庙的人也是为清朝做出巨大贡献的人。作为一个汉人,张廷玉可以获得这个荣誉,这足以看到他在雍正心目中的地位。然而,雍正并不完全信任张廷玉。作为一个皇帝,他必须考虑清朝的国家。因此,雍正花了一些时间将张廷玉和他的“死敌”鄂尔泰任命为顾命大臣,以便相互限制。
历史进入乾隆时期,张廷玉仍被重用。他还被乾隆任命为“太傅”,专门帮助他的孩子。与此同时,他还重用了鄂尔泰,这总是使他们的力量保持相对平衡。鄂尔泰因病去世后,乾隆提拔了一名满人来限制张廷玉。
然而,在这个时候,张廷玉已经老了。不知怎么的,一向谦虚的张廷玉竟然张狂了,贪婪又肆无忌惮。乾隆不断以“享受太庙”为由向乾隆索要奖励,这也让乾隆非常不高兴。因此,他给了他一个圣旨:“他受到两朝的善良,奉皇考命,将来享受太庙。”这也是《清史稿》中记录的一段话。
面对这一圣旨,张廷玉一点也没有改变,甚至变得更糟,要求乾隆写一份保证书。然而,令乾隆恼火的是,在把保证书交给张廷玉后,他没有亲自感谢他,而是把儿子送到宫殿里感谢他。在乾隆看来,这是对他的极大不尊重,所以在愤怒中,他削减了张廷玉的头衔。
03
我以为张廷玉会停下来,没想到一年后,张廷玉又进宫请命:臣老了,想告老归乡,安享晚年。这让乾隆皇帝难以忍受。他不仅同意辞职,还剥夺了他享受太庙的荣誉。
五年后,84岁的张廷玉在家乡去世。张廷玉去世后,乾隆下了一个圣旨,要求张廷玉享受寺庙。为什么?
[img]90140[/img]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张廷玉的才华。我们知道,张廷玉一生中做过很多官员,很多人忽视了他最初的官职——翰林院。在清朝,翰林院是一个负责编辑、修复、起草、编纂历史书籍和举办盛宴的地方。在这里,张廷玉还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明史》。
既然《明史》可以创作,张廷玉一定知道张居正的经历。张居正的结局是这样的。他怎么能不为自己制定计划呢?他知道皇室的权威不能被侵犯。甚至可以说,只要他们感到威胁,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摆脱他,甚至他们的家人也会遭受痛苦。
张廷玉知道,如果她想保护自己,她只能自己毁掉自己的节日,让自己成功地脱离权力中心。在清朝,皇帝特别注重遗产训练,乾隆高度重视自己。她怎么能不按雍正的遗产训练工作呢?因此,最适合使用“享受太庙”的自我污染,不仅让自己脱离危险,还可以享受太庙,这是张廷玉的聪明才智。
结语
虽然张廷玉在过去的五年里看起来很悲惨,但她既没有官职,也没有头衔,甚至收回了享受太庙的荣誉。她奋斗了一辈子,什么也没留下。但事实上,他死后,什么都有,分享太庙的结果是他最想要的。如果不是他的精心策划,他可能不会安全度过人生的最后五年,甚至如履薄冰。如果他不小心,他会毁掉一辈子的名声。张廷玉选择用“配享太庙”这件事来自污染,既保护了自己和家人的安全,又实现了自己配享太庙的愿望,真是令人惊叹。
张廷玉晚年是真的糊涂还是假装糊涂?以[赏赐]得罪乾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