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由240多艘海船和27400名船员组成的船队远航,参观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30多个国家和地区,加深了中国与东南亚和东非的友好关系。苏州刘家港每次出发,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他一共航行了8次。八年四月宣德回到古里时,最后一次在船上因病去世。民间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称他的旅行冒险为三宝太监下西洋。

郑和曾到达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30多个国家,最远的是非洲东岸、红海、麦加和澳大利亚。

郑和在公元1414年(永乐12年)由非洲带来的长颈鹿。明朝宫廷画家绘制了沈度《瑞应麒麟颂》的附图。

下面定义了“西洋”:明初婆罗(Borneo)/文莱为界,以东为东,以西为西。因此,在过去,它被称为南海和西南海。明朝被称为东洋和西洋,暹罗湾的海被称为上海。

第一次下西洋

永乐3年6月15日(1405年7月11日)从南京龙江港起航,经太仓出海,永乐5年9月2日(1407年10月2日)回国。

第一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800人

第二次下西洋

永乐于5年9月13日(1407年10月13日)前往文莱、泰国、柬埔寨、印度等地,在锡兰山迎接佛牙,随船带回,永乐于7年夏(1409年)回国。

第二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万人。

第三次下西洋

永乐7年9月(1409年10月)从太仓刘家港起航,姚广孝、费信、马欢等人一起前往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等地,回国途中访问锡兰山,永乐9年6月16日(1411年7月6日)回国。

第四次下西洋

从11年11月(1413年11月)开始,马欢被翻译,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航行东非麻林迪,13年7月8日(1415年8月12日)回国。同年11月,麻林迪特来中国献“麒麟”(即长颈鹿)。

第四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670人。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于2015年5月(1417年6月)出发,随行蒲寿庚后裔蒲日和,途经泉州,前往占城、爪哇,最远到达东非木骨都束、卜喇哇、麻林等国。永乐于2017年7月17日(1419年8月8日)回国。

第六次下西洋

永乐于19年正月30日(1421年3月3日)出发,前往榜格刺(孟加拉)。历史记载“在镇东洋,官舟被风吹倒欲溺,舟中喧嚣,敲神求佑,言未尽...风平浪静”,中路返回,永乐于20年8月18日(1422年9月2日)返回中国。永乐22年,明成祖去世,仁宗朱高炽即位,以经济空虚下令停止下西洋行动。

第七次下西洋

宝船从龙江关出水

宣德五年闰12月初六(1431年1月从龙江关(今南京下关)起航。返航后,郑和因过度劳累在宣德八年(1433年)4月初在印度西海岸古里去世。船队由太监王景宏率领返航,宣德八年7月初六(1433年7月22日)返回南京。

第七次下西洋人数据载有27550人。


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郑和七次下西洋

,,

  • 列宁小时候的故事
  • 列宁小时候是个努力学习的孩子。列宁在学校,每门课都学得很好。老师讲课,他用心听。他认真做了老师留下的作业。列宁完成了...

  • 大唐名将秦叔宝秦琼的故事
  • 秦琼传 齐州历城人秦琼字叔宝。隋以后护儿帐开始,母丧,护儿遣使遂吊之。俄罗斯从守张须陀击贼卢明月不邳,贼众十余万,须陀...

  • 郑和,世界大航海史上的前驱:中国航海终结者
  • 最近,第一个下西洋人是唐代杨良瑶的消息被媒体吵了起来。据说他在贞元元年(公元785年)被命令使用黑色衣服和食物,成为中国...

  • 海盗陈祖义出国当国王:朱元璋悬赏50万捕捉
  • 朱迪成为皇帝后,派郑和去西洋宣传国威。于是郑和率领这艘有208艘船,近3万人的舰队起航。 郑和下西洋意义重大。除了耀...

  • 徐霞客的故事:古代探险家
  • 二十八岁时,徐霞客来到温州攀登雁荡山。想起古书上说的雁荡山顶上有一个大湖,他决定爬到山顶去看看。当他艰难地爬到山顶时...

  • 卖狗肉的故事
  • 当时樊迅在老县城经营狗肉生意。泗水亭长刘邦喜欢吃他做的狗肉,但他经常白吃。樊迅不好意思和他在一起,但他不在乎生意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