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的建立:商朝又称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也是中国第一个同时有直接文字记载的朝代。那么商朝是如何建立的呢?
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在鸣条战灭夏后在亳州(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经常迁移,直到后裔盘庚迁殷(今安阳),国都才稳定下来。殷建都273年,商朝又称“殷”或“殷商”。从公元前1600年到1046年,经历了三个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持续600年。周武王在牧野战中击败了末代君王商纣王。殷墟的发掘证实了中国商朝的存在。商朝处于奴隶制的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中国最早发现的系统文字符号。非中原文明也平行存在于商业时期的长江流域。
商朝(约前17世纪-前11世纪)因契被封为商,后人孙商汤称自己在亳州(今河南商丘)建立的王朝为“商”。之后,商朝经常迁移到盘庚,将国都迁移到尹(今河南安阳),国都稳定下来。在这里建都已经273年了。商朝又称“尹”或“尹”,是中国历史上继夏朝之后的一个王朝,比夏朝有更丰富的考古发现。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商朝取代夏朝的时间约为前1556年,至前1046年1月20日被周武王摧毁,共510年。这个时候被中国大陆史学界采用。根据民国初年史学家董作宾的历法计算,商代的时间应为前176年至前1111年,共655年。根据北宋史学家邵雍的计算,商朝时间为前1766年至前1122年,共645年。台湾省历史学界采董作宾的说法,并写入台湾省教科书。
在过去的五六百年里,商朝多次迁都,其中许多都在河南。在河南省安阳市发现了殷墟,在商丘市、郑州市、偃师市、温县市、辉县市、新郑市等地也发现了商朝文化遗迹。
商朝的信息主要来自周朝、司马迁的历史记录,以及商朝金文和安阳甲骨文的记录。其中,甲骨文和金文的记录是中国最早发现的系统文本符号。
20世纪上半叶发现安阳殷墟遗址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证实了司马迁史记中记载的商王世系。殷墟的发掘证实了中国商朝的存在。
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的都城遗址,是考古学和甲骨文证实的。以前被广泛视为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以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炭河遗址等出土文物,也证明了商时期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文明。
商朝以玄鸟为图腾,《史记·尹本记》记载:有一个叫简迪的女人,吞下玄鸟的鸡蛋。《诗经·商颂·玄鸟》说:“命运玄鸟,生意。”与《史记》记载一致。
夏末,商业势力从黄河下游发展到中游,渗透到夏的统治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开始向奴隶制过渡。相传商的始祖契曾帮助禹治水有功,并被商封为商,后来以“商”称其部落(或部族)。汤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后裔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后,因此被称为“殷”或“殷商”。《尚书》、《史记》等传世文献称商朝为“殷”,但《古竹书纪年》等早期文献称这个朝代为“商”,而《今竹书纪年》等文献称之为“殷商”。这三个名字在先秦文献中并存,但在目前出土的卜辞资料中,还没有发现可以解读为“殷”甲骨文。“大邑商”或“天邑商”是商人对殷墟都邑的自称,在战争中称自己的军队为“商人”。尚不清楚商人是否对整个国家或民族有一般的称呼。
商朝的建立 历史上的商朝是如何建立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