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传说:冬至节起源于汉代,盛于唐宋,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说明古人非常重视冬至。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代以冬至为“冬节”,政府要举行“贺冬”的祝贺仪式,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选吉辰后省事。“这一天,朝廷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务旅行停业,亲戚朋友互相赠送美食,互相拜访,过一个“安静”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皇帝将在这一天在郊区举行祭天仪式,人们将在这一天向父母敬拜。冬至还有一些地方庆祝。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句话叫“冬至馄饨夏至面”。据说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人民不安。匈奴部落有浑氏和屯氏两位首领,非常凶猛。人们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取“浑”与“屯”之声,称之为“馄饨”。讨厌食物,寻求平息战争,过上和平的生活。因为最初的馄饨是在冬至那天做的,所以每个家庭都在冬至那天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饺子的俗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习俗?据说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当官,他告老归乡那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到南阳白河两岸的村民们的衣服没有遮住他们的身体。许多人的耳朵被冻住了。他很难过。他让弟子在南阳关东建一个医院,在锅里煮羊肉、胡椒粉和一些驱寒药材,取出切碎,用面包做耳朵,然后放下锅煮,做一种叫做“驱寒矫正耳汤”的药给人们吃。吃完饭,村民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人们每年冬至都模仿吃饭,所以形成了“捏耳朵”的习俗。后来人们称之为“饺子”,也有人称之为“扁食”和“烫面饺子”,人们还传说吃冬至饺子不冻人。
第二个冬至传说
据说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始于汉代。据说汉高祖刘邦在冬至吃了樊迅煮的狗肉,味道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冬至吃狗肉的习俗在民间形成。如今,人们在冬至吃狗肉、羊肉和各种营养食品,以便在明年有一个好兆头。
三个冬至传说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聚在一起吃红豆糯米的习俗。相传有一个叫共工的人,儿子不成功,作恶多端。他死于冬至,死后成为疫鬼,继续伤害人民。然而,这个疫鬼最怕红豆,所以人们在冬至煮红豆饭来驱除疫鬼,防灾祛病。
冬至的传说 中国传统节日冬至的起源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