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宋代《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记载的历史始于周威烈王23年(前403年),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6年(959年)征淮南,共16个朝代,共1363年。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介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及其助手刘庚、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19年编撰的一部前所未有的编年体通史。在这本书中,编辑总结了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学习,称为《资格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30卷。《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是有限的。上周威烈王23年(前403年),下周显德6年(959年),前后1362年。根据朝代,全书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

宋代《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资治通鉴》的内容主要是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以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的评价。其目的是通过描述与国家兴衰有关的统治阶级政策来警告后代。

称赞《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自成书以来,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各界重要人物都在争读。评论和批评《资治通鉴》的帝王、贤臣、鸿儒、现代政治家、思想家和学者数不胜数。除了《史记》,几乎没有一部电影能与《资治通鉴》相媲美。

如今,了解司马光的书籍、学习和研究《通鉴》将有助于人们具体了解这本书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批判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以历史为镜子,积极工作,创造新的社会和文化。

历史背景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作品,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阅读学习。这本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期,中唐以来,经过长期的混战,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缺点多,军队无效,“贫穷弱”,形势不稳定。这是一个愤怒的时代,一个非常沮丧的时代,一个前进的时代,一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多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因此,一些人主张用“柔道”治理世界,说祖先的法律是不可改变的;那些决心改革并实施改革的人;那些有生活困难、被迫冒险、起义和叛乱的人。掌握文化知识的人,尤其是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历史学家,往往面对现实回顾历史,试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其中,司马光主编《通鉴》的目的最突出、最具代表性。

名字的由来

司马光《资治通鉴》书名的由来,是宋神宗认为这本书是“鉴于过去,有资于治道”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命名不仅是历史学家提高资产管理意识的表现,也是封建皇帝利用历史学提高政治服务意识的表现。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散文家。北宋陕州夏县苏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从小就沉迷于学习,尤其喜欢《春秋左传》。

宋仁宗(赵真1010-1063年,北宋第四代皇帝)元年(1038年),司马光20岁,中进士甲科。宋英宗(赵曙,1032-1067)继位前任建议医生,宋神宗(赵旭,1048-1085年)熙宁(1068-1077年)崇拜翰林学士和御史中城。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的改革而了解永兴军。第二年,他被判处西京皇家历史平台,在洛阳居住15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纂。哲宗即位,也在朝鲜工作。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下侍郎,主持朝廷政府,排斥新党,废除新法。几个月后他去世了。追求师父,温国公,死后文正,在《司马文正公集》中收藏。

宋代《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司马光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学术上。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中国最大的编年史。全书共294卷,贯穿古今。战国初期,韩、赵、魏分晋(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作者按照时代的顺序,以年月为经,以史实为纬度,按照时代的顺序写下了这1362年的历史事实;对于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与各方面的关系都有明确的解释,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

司马光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是用智慧编写的,从英宗冶平三年(公元1066)到神宗元丰七年(公元1084)花了19年时间。他在《进资治通鉴表》中说:“日力不足,继之以夜”,“精力充沛”。

司马光着说了很多。除《资治通鉴》外,还有《通鉴举要历》80卷、《稽古录》20卷、《本朝百官公卿表》6卷。@ 他对文学、经典、哲学甚至医学进行了研究和描述,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阳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凉水纪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司马光曾被视为儒家三圣之一(另外两位是孔子和孟子)。

从政治角度来看,司马光主张法制永远不会改变,他的政治思想更加保守。他曾经说过:“先王之法,不可改变”;他认为,像周威烈王命晋大夫魏斯这样的诸侯,就是抛弃“先王之礼”,废除“祖先之法”。与王安石是政敌。


宋代《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和司马光宋代《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

  •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哪个朝代?吴承恩简介
  •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吴承恩(1504-1582年),字汝忠,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中国明代杰出的...

  • 《山海经》的主要内容 《山海经》记载了什么?
  • 《山海经》的内容:《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一般认为,它主要描述了古代神话、地理、财产、神话、巫术、宗教、历史、医学...

  •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什么?是谁写的?
  •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历时19年编撰的一部前所未有的编年体通史。它是中国最大的编年...

  • 谁是《西厢记》的作者?古代经典爱情小说
  • 谁是《西厢记》的作者?《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多为(今北京)人。他一生写了14...

  • 三十六计是什么样的书?三十六计的起源
  • 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兵家计划的总结和军事战略的宝贵遗产。为了让人们熟记这三十六个妙计,一位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拿一个字,...

  • 三十六计真的没有固定作者吗?三十六计出自哪个朝代?
  • 说到《三十六计》,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字。虽然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作为一本书,《三十六计》的最早版本是1941年发现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