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皇帝的女儿变成“公主”,把皇帝的女婿称为“徐”,这在现代戏曲、影视作品中很常见。但是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从哪个朝代开始的呢?
“公主”称号的可追溯性和起源
“公主”是帝王之女的称号。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的“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在古代,父亲通常主持女儿的婚姻。最早的周朝是周天子的女儿王姬。西周第十一任天子姬静,即周宣王执政期间,遇到女儿要嫁给诸侯,也要有人主婚。然而,周宣王认为,作为一个“九五之尊”的国家之君,亲自为女儿主婚并不会降低他的身份!那么谁配得上主持这样的大事呢?最终,在大臣们的建议下,让仅次于王“公”为女儿主持婚礼,而一般的“侯”根本没有资格。“主”是主婚的意思;顾名思义,“公主”是由“公”和“主”结婚的。
秦汉以后,政府明确规定,朝臣“三公”代皇帝天子主婚。所谓“三公”,就是“一人以下,万人以上”的军政最高长官:西汉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的合称;东汉是太尉、司徒、司空的合称。皇帝的女儿被称为公主,因为“三公”代天子主婚。汉制规定:皇帝的女儿被称为“公主”,皇帝的姐妹被称为“长公主”,皇帝的姑姑被称为“长公主”。“长”和“大”都意味着尊重。此后,历代封建王朝都沿用了这个称谓。
从汉代开始,只有皇帝的女儿才能被称为公主,等待王的女儿被称为翁主。严师古在《汉书高帝纪下》和《女公主》中的解释是“天子不亲主婚,所以被称为公主。王是独立结婚的,所以他的女日翁主。翁者,父亲,言父也结婚了。也是日本王主,言王也结婚了。”
“徐”的本义和意义变化
“徐”一词是由“徐都尉”演变而来的。《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徐都尉,掌徐,武帝初置。”颜师古注说:“徐,副马,非正驾驶,都是副马。”顾名思义,徐都尉(也叫副都尉)是副车之马的官职。
“副车”的起源传说。据说秦始皇经常出巡,每次出巡前呼后拥,声势浩大。在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张亮会同大力士阻击秦始皇,只击中副车。这一次让秦始皇大吃一惊。因此,在以后的巡游中,他乘坐的车辆经常发生变化,同时安排了许多副车。为了表明皇帝在“副车”上,他还特意设置了一个替身来掩人耳目。从此,历代皇帝出游时,都模仿秦始皇的做法。
汉武帝时期,有奉车、徐、骑三都尉,分别负责正车、副车、御林
被称为“公主”和“徐”的由来溯源 含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