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后周名将徐张永德:因为一块木牌给赵匡胤背锅

张永德(928-1000),字抱一,五代并州阳曲人。家世饶财,娶郭威第四女为妻,早年随郭威起兵,屡建战功。郭威称帝,封女儿为寿安公主,张永德封徐都尉。周世宗时,征北汉、南唐、晋殿前都点检。与赵匡胤在高平战役中击败北汉军,并从周世宗攻契丹。在回军的路上,周世宗发现了一个三尺长的木板,上面有“点检做天子”二字。他下令免去张的点检一职,转让赵匡胤为殿前禁军统师。宋初,受到宋太祖的礼遇,加侍中。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风。

后唐天成三年出生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928年)中风。他的家庭富有,世代行武。他的父亲张颖曾是后晋石敬堂的武将,官到安州防御使,与当时的石氏侍卫使,后来的后周太祖郭威过得非常密切。@ 郭威年轻时就知道并欣赏张永德。郭威对张永德的欣赏不是因为他的武功,而是因为他的美德。永德小时候生母病逝,后来父亲续弦再婚,永德奉侍继母如生母,以贤孝著称,深受村民好评。当永德年方弱冠即20岁时,郭威将女儿嫁给了他。也就是同年,郭威被后汉隐帝提任为枢密使后,上表推荐女婿张永德,作为供奉官押班。时隐帝怕郭威权势,又怕郭威之婿做身边的供奉官班头,于是设计让张永德给昭义节度,让常思送 看到永德后,密诏常思杀死了“生辰物”。虽然常思和郭威同殿为臣有忌,但知郭威势大,不愿为隐帝火中取栗,只将张永德囚禁起来,等待变化。不久,郭威兵变杀隐帝,控制朝廷大权,常思将张永德放回,取悦郭威。

郭威称帝建后周,广顺元年(950年),永德作为其丈夫晋升左卫将军,加上马都尉,领和州刺使。第二年,升永德为殿前都虞侯、领思州团练使。几乎没有升为殿前指挥使、泗州防御使。两年内反复提升,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显德元年 (954年)51岁后,周太祖郭威去世,其养子(郭威妻侄)柴荣临位为周世宗。作为姐夫,张永德自为心腹。北汉时期,刘崇听说郭伟去世了,大喜过望。他决心乘周国丧新帝登基。在国势不稳之间,他借契丹骑兵1万多人(据说10万人不确定)带来了3万名精兵。他杀死了北汉和后周的边界。他把昭义节度困在了驻扎的泸州城,带领士兵南下,目标是攻击周都汴梁,摧毁后周。

[img]125371[/img]

从北汉和后周之战开始,北汉先有小胜,兵克兵要重地梁侯驿。后来,周世宗柴荣闻北汉南下入侵,于是带领军队抵御北汉至泽州(今山西晋城),而北汉刘崇亦带领军队到达高平之南,一场战争迫在眉睫。 汉、周高平之战是五代史上的一场重要战役。当时,张永德指挥了周军殿前的历史,率领皇帝禁卫军,柴荣亲临军队前沿。北汉刘崇见周军先锋部队人少,大喜:“今天不仅克周,还能让契丹心服。(见《资治通鉴·卷291·后周纪二》)

他以为“时不可失,试观我战。遂亲率领汉军发起强大攻势。两军混战后,后周右翼大将范爱能、何徽见汉军势大,便带兵退役,一部则临阵投降汉军,见世宗柴荣陷入困境。这时,张永德和赵匡胤,两支禁军强队拼命护驾,兵分两翼。作为后周宿卫将军的殿前,赵匡胤对张永德说:“贼气骄,力战可破。公司指挥下有很多左射手。请把剩下的引兵作为左翼,我把引兵作为右翼。国家安全,在此一举。(见《资治通鉴·291卷》)

永德依命而行,各将2000精锐冲向汉军。柴荣,后周皇帝,也亲上战场,率兵奋战。周兵见皇帝和将军身先士卒,便一挽颓势,拼死当敌,以一当十,士气复振。汉军在周军的困兽反下,先锋骁将元徽战死阵前。说明元徽乃北汉军能征善战之将,他之战死亡,使汉军攻势锐减,然后溃退。汉军获胜的战争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见此,北汉主刘崇亲自举起红旗,试图稳住阵脚,挽回退势。但是,兵败如山倒,怎么能控制如潮退却,眼见功败垂成,也无奈。时后周军乘胜狂追,连夜进攻,穷追高平。汉军一败再败,“横尸满山谷,弃御物及行李、器械、杂畜不胜纪。就这样,刘崇功亏一篑,只好带着百余骑逃逃,直返晋阳。而周军乘胜不舍紧追,并乘战缝严整军纪,将临战即溃的右军首领范爱能、何徽囚禁起来。张永德看到主子柴荣犹豫不决,便伺侧,伺机进言,至夜不去,待柴荣询问如何处理将军临阵退逃的问题。世宗柴荣见永德追随不离,便征求意见。永德乃对道:“爱能等素无大功,冒节斧,望敌先逃,死不塞责。而且陛下想把四海砍平,苟军法不立,虽然有熊熊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柴荣闻永德之言,是治国治军的方式,“扔枕于地,大喊善。也就是说,70多人接受了爱能和徽和所的军使,责备他们说:‘汝曹累朝宿将,不得不战斗。今天,他们希望风能逃脱。没有他,他们想把我当成奇货,卖给刘崇耳!’悉斩之。自然傲慢地将惰卒始知所畏,不行故息之政。(见《资治通鉴·卷291》)

高平之战是后周乃至北宋立国之初的军事划时代之战。如果没有这场战役的胜利,中国五代后叶和北宋的历史可能会被重写。张永德作为一名战将,在这场关乎大局的战役中,不怕死;临阵临危,建奇功。特别突出的是,战后,精心治军,顿观全局,度势一旦,审时在瞬间。他对后周柴荣主持人的话充满了他治军治国的远见和知识,反映了他高深将军的修养和政治军事才华;几句话击中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凶猛、自尊、国家禁忌、难以统一的世界大病,是治国治军的妙药。这些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治化策略,出于36岁的阵前战将之口,确实难能可贵,其才智,足见一斑。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张永德在后周显德两年(955年)、在三六年征伐南唐的多次战役中,刘仁瞻先败,“破列寨十八处”;继攻克紫金山,歼灭南唐水师;再攻占宁州、莫州、颍州、瓦桥、益津、淤口三关。重创南唐有生力量,官升检校太尉。赵匡胤“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宋后,仍重用张永德,并将灭南唐重任委托给他。永德也履行了自己的使命。他在开宝七年(974年)造了几十艘船,征集了近万只石斛。最后,他突破了金陵城,摧毁了长期与后周和宋朝对峙的南唐。俘虏后的主人李宇为北宋统一全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直到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御驾亲征北汉时,仍带着年愈50的张永德。永德也老当益壮,威风不减,史称其“征契丹,下并汾,功居多”(见《太原府志》、《阳曲县志》)


后周名将徐张永德:因为一块木牌给赵匡胤背锅后周名将徐张永德:因为一块木牌给赵匡胤背锅

,,,,

  • 宋太祖暴死谜雾是情杀?还是权利的争夺而死的
  • 在历史中为了皇位,可以父子反目,兄弟相残,只为了那无上的皇位。在历史上有个朝代定了一个兄终弟继的规矩,这就造成一位伟...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

  • 郑贡用酒救了一个国家 为什么最后却喝死了自己?
  • 中国社会一直是一个喝酒的社会。陌生人只要坐在酒桌上喝几杯酒,自然会有更多的话,关系也会慢慢熟悉。毫不忌讳地说,在中国...

  • 揭秘: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方略及具体实施!
  • 宋太祖赵匡胤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家庭。他早年经历了人生的坎坷,对社会底层人民的疾苦有了很好的了解。他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改...

  • 心软手软,为什么宋太祖没有大屠杀开国功臣?
  •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采取陈平“伪游云梦”的策略,逮捕了西汉开国功臣、楚王韩信。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

  • 宋太宗赵光义是怎样进行宋朝的统一大业的
  • 赵光义稳固帝位后,继续统一事业。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在宋朝的政治压力下,割据福建漳泉两府的陈洪进,割据两浙的吴越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