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铁论简介:《盐铁论》是中国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推衍”而成的一部作品。这本书描述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辩论。这本书分为60篇,标有题目,内容前后相连。桓宽的思想和贤良文学家一样,书中不可避免地有对桑弘羊的批评。书中的语言非常简洁,对各方的描述也非常生动,为现代人再现了当时的情况。公元1487年(明朝成化23年)的涂真期刊是更好的版本,现代参考版包括郭沫若的《盐铁论读本》和王利器的《盐铁论校注》。
《盐铁论》是西汉时期的一本政治散文集。西汉桓宽所在。
西汉后期政论文集。这本书原本是汉昭帝盐铁会议的文献,后来由桓宽整理而成。
桓宽,字次公。汝南(今河南上蔡)人。生卒年未知。宣帝时为郎,后为庐江太守丞。
“盐铁会议”在西汉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召开,以贤良文学为一方,以御史大夫桑为另一方,就盐铁专营、酒类专卖、平均输等问题展开辩论。桓宽根据当时的会议记录和与会儒生朱子伯的介绍,将其整理改编成盐铁论。从第一篇到第四十一篇,描述了会议正式辩论的过程和双方的主要观点。从第四十二篇到第五十九篇写作会议结束后,双方就匈奴的外交策略、法制等问题发生了争论。最后一篇是后序。
盐铁理论是研究西汉经济和政治史的重要历史资料。由于《史记》对桑红羊的描述不够完整,《汉书》没有专门的传记。《盐铁理论》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为桑红羊的对话。《盐铁理论》的讨论从现实出发,批评当前的缺点,相当关键;语言简单、流畅、简单、简单。此外,《盐铁理论》采用了对话的写作方法,每篇文章都相互联系,这在古代散文作品中非常罕见。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盐铁论》的作者桓宽偏向儒家思想,无法保持客观立场。桓宽在会议记录中对“贤惠文学”有明显的偏见。这本书多次描述了政府官员的尴尬,或默默错误,或勃然行动,或感到羞愧。有很多贬损。
郭沫若称之为“对话体历史小说”。自宋代以来,《盐铁论》一直出版,清张敦仁考证书更为流行。此外,郭沫若还有《盐铁论读本》和《盐铁论校注》两本书。
谁写盐铁论?盐铁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