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日本作家田中芳树根据中国南北朝南梁伐魏之战改写的历史小说《奔流》非常受欢迎。被世人惊艳为“战神”、陈庆之,“千古第一将”的“白袍将军”,也让更多的人知道。据有关资料记载,毛泽东晚年再读《南史·陈庆之传》时,也曾“热血沸腾,扔书而起”,圆点满满,批注道:“再读这本传,为之神往”。
原本是梁武帝萧衍的内侍陈庆之,据说围棋下得很好,曾陪伴萧衍20多年。“高祖(梁武帝)性好棋,每天晚上都不停地下棋,等辈人都睡不着,只庆之不眠,闻呼甚至,甚至见亲赏。北魏徐州刺史元僧叛魏在彭城降梁六年(公元525年)正月,并请梁武帝派兵接应。梁武帝以陈庆为武威将军,带领梁军与胡龙牙、成景俊见面。回军后,陈青被任命为宣猛将军、文德教练,并率2000人送梁武帝萧衍次子豫章王萧进镇徐州。
假设这个豫章王萧综真的是梁武帝萧衍的儿子,毕竟做儿子为老子守徐州,是分内之事。不幸的是,萧综怀疑自己是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遗腹,并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使用“滴血认亲”亲子鉴定。五月,魏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迅率领魏军2万进逼徐州,陈庆之迎战,只敲了一个鼓就击败了魏军前锋。6月,世界战争史上最搞笑的一幕上演。作为梁军主教练,豫章王小综一夜之间打开彭城北门,只带了两个随从去魏军。
作为教练,他们都叛逃到敌方阵营,梁军在魏军的冲击下开始崩溃,“诸将无法阻止”。魏军进彭城,梁军损失十分之七八,只有陈庆之斩关夜退,所有人都能全归。两年后,陈庆之与领军将军曹仲宗联合进攻北魏涡阳,陈庆之率领200人突袭5万敌军,突破前军,魏军震惊。最后,在被围困的情况下,陈庆之鼓舞士气连破魏军十三座连营,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并将涡阳收复为南梁之地,设定为西徐州。
公元528年,北魏内乱。契胡首领尔朱荣攻入洛阳,杀死北魏王室和朝臣2000多人,并立魏彭城王之子元子游为帝,是“河阴之难”。魏北海王元浩以本朝大乱为由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帮他称帝。出于战略考虑,梁武帝以元浩为魏王,以陈庆之为假期,勇敢将军,率兵7000人护送元浩北归。——于是,“白袍将军”陈庆之千里奔袭,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
在中大通元年(公元529年),陈庆之率领7000名猛士白袍白甲踏上北征之路。魏将丘大千率众7万分筑九城,陈庆之率军一天内攻占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当时,魏济阴王元晖业率领2万名羽林军来帮忙,进入屯四面环水的考城。陈庆之命令下属在水面筑基,攻占城市,歼灭2万名羽林军,俘获元晖业,租车7800辆。梁军直奔洛阳,魏军望风而降。五月,元浩于遂阳称帝,封陈庆之为卫将军、徐州刺史、武都公。
“名师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这样的歌谣传入洛阳,满朝震惊,魏帝元子游分配部分守卫荥阳、虎牢等地,以保卫京都洛阳。陈庆之7000部众攻荥阳多日不下,时魏军各部数十万从多方增援而来,逐渐形成合围趋势。陈庆之解鞍马,向士兵们发表死战宣言,是亲自挑战攻城,只有一鼓,梁军便全部登城,俘虏魏将杨昱并7万守军。不久,元天穆等引兵围城,陈庆之遂率3000精骑背城而战,大破之,北魏数十万大军不战而逃。
魏帝元子游独自骑北逃。北魏宗室元宇和元延明率领百官迎元浩进入洛阳,赦免世界。没想到,黄河北岸的尔朱荣也指挥了数十万北魏精英,随时准备卷土重来。率领7000白袍军的陈庆之便向元浩提出,准备从南梁再调援军备战。不幸的是,袁浩和他的心腹大臣深深地担心陈青的军队很难控制。他们提前写了梁武帝小燕的书:“今州县的新衣服必须得到抚慰,不应该再加兵,动摇人民。”
陈庆之完全绝望了。他以为袁浩曾封自己为徐州刺史,就想搬到徐州,背靠南梁。袁浩大恐,对陈庆之说:“梁武帝把洛阳之地全权委派给你,如果你去徐州,就是贪图财富,忘记了国家。陈庆之便不再坚持。元浩占据洛阳才65天,契胡首领尔朱荣率领数十万北魏精锐进攻洛阳。元浩指挥部队没有斗志,在北魏精锐骑兵的冲击下,元浩被杀,洛阳城也被尔朱荣占领。陈庆之独木难支,收容步骑兵数千人结阵撤退,前往嵩山时,由于河水上涨,山洪爆发,梁军士卒死亡。陈庆之不得不剃掉头发,化装成僧人,辗转回南梁。
7000名轰轰烈烈的白袍将军虽然因为独军深入,后援无继而以失败告终,但陈庆之的军事才华却像彗星一样穿越了战星闪烁的南北朝天空。最有价值的是陈庆之的“本非将种,又不是豪家”,却能“开朱门待宾,扬名竹丝,难道不是大丈夫吗?”据《梁书·陈庆之传》记载,“庆之性只有谨慎,衣不婉绮,丝竹不好,射不穿扎,马不方便,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
【千军万马避白袍】白袍是什么意思?揭秘真实陈庆之